我很少看技術圖表,一個月都不超過1小時,而我一直在簡化我看圖的技巧。
曾經對技術分析研究一陣,後來發現到:
要破解為何圖表會有時準,有時不準的原因,你在圖表上是找不到的。技術分析師會賴你學藝不精,應該再努力研究,實際上根本不是那回事!
如果一味在圖表上找,結果只會把你帶入死胡同。
要了解原因,關鍵在於圖表外:
1.金融圈
2.環境
3.股市潛規則
技術分析上,我比較傾向反樸歸真,回歸技術分析老祖宗--道瓊斯的路線。我認為「強調短期爆發」的人:本質上和江湖郎中沒分別。
因為真這麼「神」,他只要以1萬元作資本,一年只需找到2支短期爆發的股票。5-7年後就是百萬富翁了!
不過現實中,我看到所謂「強調短期爆發」的人,都是靠收學生發達,不是靠在股市發達!
所以我一向認為技術分析者必須要以長期趨勢為分析基礎,短期為輔,過於注重「短期爆發」,只會尾大不掉。小波浪必然依附大波浪。
技術分析者不要將太多精力集中在圖表,應該要將6成時間用在新聞分析上,有些人天真的說:新聞都是已經過時了!已經反應在圖表上了!
這種理論實在可笑!
第一,分析新聞,目的是為了以此推斷未來;
巴菲特決定買賣股的資訊都是公開的,為何他還是可以賺到大錢?
第二,不要天真的以為圖表每次會預先反應未公開的消息。
因為股價波動時,圖表不會告訴你發生什麼事?
全部都是要你自己猜想的,有時根本什麼事也沒有!
何況,現在的證券法嚴禁內幕交易。
所以圖表可以預先反映未公開消息的事件,已經越來越少了!
關於這點,請看市場上股價突然大起/大跌,
大多數是消息先傳出,股價才會有反應。
消息未透露就跌的案例,是越來越少了,當然還是永遠會存在!
第三,買賣股票的人,難道個個都是得到內幕消息才買的嗎?
2011年11月29日 星期二
2011年11月25日 星期五
智慧運用價值投資於股災之時
在股災時候,運用價值投資的法則有用嗎?
答案是有用的。不過很多讀死書的人會誤用它。
打個比方,如果市場平均EPS是100,平均合理大市本益比是15倍,那合理的指數應該是1500。
假如EPS下跌30%變成70,那合理指數應該是1050嗎?
表面上的確如此,但是如果你在指數約1050時買進,那你就是蠢!
股災時候,基本面只佔一半因素,另外一半是心理。誰人敢保證在恐慌的情緒下,指數不會跌到900...800...700...
還有一點,EPS下跌30%只是第二年的下跌幅度,你要清楚第三年會否再下跌,下跌幅度會有多少?抑或它會上漲,還有上漲幅度會有多少呢?
答案是有用的。不過很多讀死書的人會誤用它。
打個比方,如果市場平均EPS是100,平均合理大市本益比是15倍,那合理的指數應該是1500。
假如EPS下跌30%變成70,那合理指數應該是1050嗎?
表面上的確如此,但是如果你在指數約1050時買進,那你就是蠢!
股災時候,基本面只佔一半因素,另外一半是心理。誰人敢保證在恐慌的情緒下,指數不會跌到900...800...700...
還有一點,EPS下跌30%只是第二年的下跌幅度,你要清楚第三年會否再下跌,下跌幅度會有多少?抑或它會上漲,還有上漲幅度會有多少呢?
2011年11月22日 星期二
2011年11月18日 星期五
致價值投資者的一封信
說起價值投資,大多數人就想起華倫.巴菲特和他老師格雷厄姆。
初學價值投資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認為價值投資是5毛錢買1塊錢。其實,這只是價值投資的表皮思想,並不是核心。
格雷厄姆曾經說過:他的投資理念可以濃縮成一句話解釋:
SAFETY MARGIN(安全空間)
如果買了一間普通公司,即使你是以5毛錢買1塊錢,但是未來這間公司始終還是普通公司。如此怎會符合SAFETY MARGIN的原則?
因此價值投資需要有公司的質量配合,才能真正算是SAFETY MARGIN。因為格雷厄姆不擅長分析質量,所以才採取漫天撒網的方法買進一大堆便宜的股票。但是因為格雷厄姆的選股法則已經廣為金融圈所知,所以要採取之前那種純粹依賴數量分析來過濾選股的方法,在1970年代以後已經不能使用了!
價值投資者最好配合費雪的質量分析的法則,才能掌握完美的SAFETY MARGIN原則。
初學價值投資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認為價值投資是5毛錢買1塊錢。其實,這只是價值投資的表皮思想,並不是核心。
格雷厄姆曾經說過:他的投資理念可以濃縮成一句話解釋:
SAFETY MARGIN(安全空間)
如果買了一間普通公司,即使你是以5毛錢買1塊錢,但是未來這間公司始終還是普通公司。如此怎會符合SAFETY MARGIN的原則?
因此價值投資需要有公司的質量配合,才能真正算是SAFETY MARGIN。因為格雷厄姆不擅長分析質量,所以才採取漫天撒網的方法買進一大堆便宜的股票。但是因為格雷厄姆的選股法則已經廣為金融圈所知,所以要採取之前那種純粹依賴數量分析來過濾選股的方法,在1970年代以後已經不能使用了!
價值投資者最好配合費雪的質量分析的法則,才能掌握完美的SAFETY MARGIN原則。
2011年11月8日 星期二
QE3是好事嗎?
Fed的一些最關鍵的要員像Yellen之流,對外說話中顯示有擴大流動性(印鈔票)的必要。而不久前,Fed局長Benanke在通膨的情況下,卻無視事實說擔心通縮。
我記得QE2前,Benanke也這麼說。
從過去Benanke的言行中,他絕對不允許通縮的出現,因為通縮會損害那1%權貴的利益,所以為了防止通縮傷害到他的老闆--國際銀行家的利益,Benanke通過QE1和QE2大量印鈔票來製造通膨。
通縮只是藉口,一個給Benanke印鈔票的藉口。即使印鈔票會使到99%的人民受損,關他Benanke屁事,因為Fed的成立本來就是為1%的人服務的,所謂抗通膨只是表面宣傳,你信就傻。
自Fed成立以來,美元的購買力不見了97%,Fed的所謂抗通膨,笑死我!
Benanke最近還打算將購買美國國債擴大到房屋抵押證券(MBS),顯然Benanke要擴大印鈔票的意圖越來越明顯。
看來,QE3是免不了了!
可QE3是好事嗎?
一說到QE3,我發現很多股票投資者就很興奮,似乎QE3一出,股市就上漲,自己的股票也會增值?
可真的如此嗎?
看回之前的QE1和QE2的確如此。
可QE3會否出現反效果呢?
也許QE3推出的初期,股市會大漲,可不久後有腦袋的人就會發現風險,因為連續的QE再QE,這不表示美國經濟暗藏超級大條的問題嗎?這些聰明人會否趁股市上漲出貨呢?股市會否只是短期上漲,不久馬上因擔心美國經濟而下跌呢?
我不知道!
又或者也許,QE3的推出會使股市像QE1和QE2一樣,一路上漲,至到資金用完為止才會停下轉跌,然後再等QE4......股市淪落到靠印鈔票才能上漲,真可悲啊!
我唯一肯定的是,樂觀QE3的投資者是錯誤的。
錯在哪?
短視!
不錯!QE3的確很可能推高股市,讓你賺錢,可以後呢?
QE3會帶來通膨,造成你的薪水貶值,購買力下降,你在股市賺多少,生活上就需要付出一定代價。
當QE3將通膨推高到某一程度的時候,股市就會大跌,原本合理的大市本益比是16倍,在通膨壓力下會變成12倍,甚至10倍,通膨越高,股票的內在價值就越低。
你說,這對股票投資者來說是好事嗎?
股票不能抗通膨,說股票可以抗通膨的人,你叫他吃屎去吧!人雲亦雲,他研究過股票在通膨時期的表現嗎?
沒有!只是書本怎麽寫就怎麼說。
1970年代,美國面臨10%~20%的通膨,股市漲多少?
慘啊!9年才漲不到20%。
官方的通膨率總共漲多少?
約100%。
商品漲多少?
商品指數CRB漲300%
難道股票真的無法抗通膨嗎?
可以的,只有少數可以,通膨越高,可抗通膨的股票越少。
問題在於,你找的出哪些股票可以抗通膨嗎?
Avon,Coca Cola,Colgate,Kimberly,JP Morgan,Kimberly,Exxon Mobil,Johnson & Johnson,McDonald's,Disney,General Electric,IBM......等等知名公司,全部在1970年代的通膨壓力下折腰服輸,你要如何才能找出可以打敗通膨的股票呢?
巴菲特說1970年代的通膨期間,是它投資回報最好的時刻。
到底巴菲特當時賺了多少?
約600%,利害嗎?來,鼓掌鼓掌。
可你是巴菲特嗎?
何況,如果不是巴菲特的保險公司有穩定的現金流浮存持續供他投資,也許他就不會有600%的回報率。
我記得QE2前,Benanke也這麼說。
從過去Benanke的言行中,他絕對不允許通縮的出現,因為通縮會損害那1%權貴的利益,所以為了防止通縮傷害到他的老闆--國際銀行家的利益,Benanke通過QE1和QE2大量印鈔票來製造通膨。
通縮只是藉口,一個給Benanke印鈔票的藉口。即使印鈔票會使到99%的人民受損,關他Benanke屁事,因為Fed的成立本來就是為1%的人服務的,所謂抗通膨只是表面宣傳,你信就傻。
自Fed成立以來,美元的購買力不見了97%,Fed的所謂抗通膨,笑死我!
Benanke最近還打算將購買美國國債擴大到房屋抵押證券(MBS),顯然Benanke要擴大印鈔票的意圖越來越明顯。
看來,QE3是免不了了!
可QE3是好事嗎?
一說到QE3,我發現很多股票投資者就很興奮,似乎QE3一出,股市就上漲,自己的股票也會增值?
可真的如此嗎?
看回之前的QE1和QE2的確如此。
可QE3會否出現反效果呢?
也許QE3推出的初期,股市會大漲,可不久後有腦袋的人就會發現風險,因為連續的QE再QE,這不表示美國經濟暗藏超級大條的問題嗎?這些聰明人會否趁股市上漲出貨呢?股市會否只是短期上漲,不久馬上因擔心美國經濟而下跌呢?
我不知道!
又或者也許,QE3的推出會使股市像QE1和QE2一樣,一路上漲,至到資金用完為止才會停下轉跌,然後再等QE4......股市淪落到靠印鈔票才能上漲,真可悲啊!
我唯一肯定的是,樂觀QE3的投資者是錯誤的。
錯在哪?
短視!
不錯!QE3的確很可能推高股市,讓你賺錢,可以後呢?
QE3會帶來通膨,造成你的薪水貶值,購買力下降,你在股市賺多少,生活上就需要付出一定代價。
當QE3將通膨推高到某一程度的時候,股市就會大跌,原本合理的大市本益比是16倍,在通膨壓力下會變成12倍,甚至10倍,通膨越高,股票的內在價值就越低。
你說,這對股票投資者來說是好事嗎?
股票不能抗通膨,說股票可以抗通膨的人,你叫他吃屎去吧!人雲亦雲,他研究過股票在通膨時期的表現嗎?
沒有!只是書本怎麽寫就怎麼說。
1970年代,美國面臨10%~20%的通膨,股市漲多少?
慘啊!9年才漲不到20%。
官方的通膨率總共漲多少?
約100%。
商品漲多少?
商品指數CRB漲300%
難道股票真的無法抗通膨嗎?
可以的,只有少數可以,通膨越高,可抗通膨的股票越少。
問題在於,你找的出哪些股票可以抗通膨嗎?
Avon,Coca Cola,Colgate,Kimberly,JP Morgan,Kimberly,Exxon Mobil,Johnson & Johnson,McDonald's,Disney,General Electric,IBM......等等知名公司,全部在1970年代的通膨壓力下折腰服輸,你要如何才能找出可以打敗通膨的股票呢?
巴菲特說1970年代的通膨期間,是它投資回報最好的時刻。
到底巴菲特當時賺了多少?
約600%,利害嗎?來,鼓掌鼓掌。
可你是巴菲特嗎?
何況,如果不是巴菲特的保險公司有穩定的現金流浮存持續供他投資,也許他就不會有600%的回報率。
2011年11月7日 星期一
技術分析應該注意中長期
據我的觀察研究,技術分析對股票而言:
長期看,準確,那那是過去歷史,幫助不大;
中期看,不可靠,技術分析的準確性可成立的其中一條關鍵是,歷史會重覆,這對股票不准,因為股票背後的公司種類多,他們的故事不一樣,所以會重覆的理由說不通!
短期看,用短期決定買賣,其實和賭博買大小沒分別
特別注明:技術分析對各別股票的準確性應股而異,不是都一樣的,這要視乎股票的熱門程度
就歷史紀錄而言,市場越發達,技術分析可用性會降低,所以多數用技術分析買股票發達的人,以前的紀錄會比較多,現在越來越少...
而且大多運氣成分居多,因為:
1.他們多是在單邊市取得成功;如道瓦斯,錢可通...
2.運氣成分居多,所以未來即使出現單邊市,但他們無法重演過去輝煌紀錄,甚至連百份一都作不到...
就我觀察,目前的技術分析者大多走入歪道,只注重短期股價爆發點,雖然多數無法實現,但還樂此不疲...
只能說,目前的技術分析者,只專注技術分析的下半部知識,中半部少人研究,上半部幾乎無人研究...
長期看,準確,那那是過去歷史,幫助不大;
中期看,不可靠,技術分析的準確性可成立的其中一條關鍵是,歷史會重覆,這對股票不准,因為股票背後的公司種類多,他們的故事不一樣,所以會重覆的理由說不通!
短期看,用短期決定買賣,其實和賭博買大小沒分別
特別注明:技術分析對各別股票的準確性應股而異,不是都一樣的,這要視乎股票的熱門程度
就歷史紀錄而言,市場越發達,技術分析可用性會降低,所以多數用技術分析買股票發達的人,以前的紀錄會比較多,現在越來越少...
而且大多運氣成分居多,因為:
1.他們多是在單邊市取得成功;如道瓦斯,錢可通...
2.運氣成分居多,所以未來即使出現單邊市,但他們無法重演過去輝煌紀錄,甚至連百份一都作不到...
就我觀察,目前的技術分析者大多走入歪道,只注重短期股價爆發點,雖然多數無法實現,但還樂此不疲...
只能說,目前的技術分析者,只專注技術分析的下半部知識,中半部少人研究,上半部幾乎無人研究...
2011年11月5日 星期六
房產投資靠債務槓桿
房產投資可以讓人發達致富嗎?
如果你循規蹈矩,你就不能依靠房地產致富。
打個比方,一間商店總值100萬,你付了20%的首期,之後你需要支付剩下的80萬欠款,不過還需要加上利息。
如果你觀察房地產的租金回報率,除極少數外,扣除管理成本,大多都低於銀行利率,雖然銀行開始會以較低的利率吸引你購買房產,可利率總會上調的。
因為租金幾乎都用於還利息,你剩下的是什麼?
剩下的只是房價的上漲,不過這種上漲只是可看不可吃,除非你能在買入房產前五年賣出,如此就有獲利的機會,否則時間成本就會侵蝕你的收益。
而房價的上漲平均而言,都低於GDP增長,所以並不驚喜。
假若你循規蹈矩投資房產,那還不如投資房地產信託(REITs)算了!
房地產信託的股息就是租金,你可獲取租金又不耗時管理,也不需要擔心租戶問題,最重要一點,你可以隨時套現,比較起投資真實房產更來的容易和便宜。
因此,循規蹈矩的房產投資只是讓你為銀行打工,成為房奴罷了!投資房地產信託反而更好。
若要靠投資真實房產致富,你就需要運用債務槓桿。比如你以10%首付買下一間房產,本來正常情況下,你已經將房產抵押給銀行,可在銀行寬鬆的貨幣政策下,你可以將這房產再抵押以購買另一間,如此循環將你所擁有的房產數量放大。
假定你將這槓桿放大5倍,每一間房產都是100萬,如此你只是以10萬元買下100萬的房產,再放大5倍至500萬,你的槓桿就是10:500,比例是50倍。當然,也有人可以更瘋狂,將槓桿比例放的更大。
之前提過,你的租金大多情況只能支付利息,房產價格增長正常下比不上GDP,那麼即使槓桿放大,結果還不是一樣嗎?甚至還可能加重負擔?
你們想一想,如果銀行的貨幣政策真能如此寬鬆讓你的房產抵押再抵押,那麼這表示銀行正向市場投入大量鈔票,再大量信用下,房價還能不上漲嗎?
我先假定房價每年上漲15%,你也每年購買一間,這樣下去的話,計算如下:
第一年投入10萬購買100萬的房產;
第二年將增值15%的房產抵押購買同值115萬的房產;
第三年將增值15%的房產抵押購買同值132萬的房產;
第四年將增值15%的房產抵押購買同值152萬的房產;
第五年將增值15%的房產抵押購買同值174萬的房產;
5年總結下來,你以10萬的原始資本,總共購買了674萬的房產。
如果運用得當,租金也會水漲船高,這套遊戲的關鍵在於,你的租金必須可以應付銀行利息,不然這龐氏騙局就垮了!
可是,這場上漲是因為銀行擴大信用所致,信用遲早一天會回收的,經濟的衰退、利息的增加、租金的不確定性,都是潛在的風險。
如果在早期,因為利率處於高點,每次利率的循環調整,都是一浪比一浪低,關鍵在於你需要熬過每段波浪的利率高點。
所以,投資房產的時機不是低利率的時候,而是反其道而行的高利率之時。因為高利率之時房價通常也很低,因為價格低,上漲幅度也更大。
只要你能熬過每段利率波浪,剩下的就是經濟衰退所引起的租金的不確定性。
因為每次利率的循環調整都是一浪比一浪低,所以通膨率會推高租金,這點幾乎可以確定。唯一的不確定是租戶會否受經濟衰退影響而減少,導致房產租不出去?
只要租金不確定性也解決,那這種房產的債務槓桿就能繼續下去。
可這種情況真永不會結束嗎?
會!
因為總有一天,利率會低無可低,當利率低無可低的時候,之前帶給你的好處就走到盡頭了,情況還會出現逆轉,利率走入長期上漲通道,終結了過去房地產的繁榮。
對於較早期投資房地產者,因為房價已經漲了好幾倍,銀行貸款也還得差不多甚至已還清,所以這利率逆轉對其傷害有限。
可對於在較晚期才進場炒房者,就致命了!
一個關於房產投資的誤區
對於房地產,幾乎多數的人都有一個誤區,就是認為房價長期總是上漲,上漲的理由很多,最主要的還是土地不會增加。
土地不會增加並不足以成為房價會上漲的理由,因為土地只是房屋構成的一部份,其他方面像木、泥、磚等卻會折舊的。何況房屋可以向上發展,大量減少對土地的消耗。
在正常情況下,房價其實並不怎麼會上漲,甚至還可能出現緩慢下跌的長期趨勢。
可為何我們現在對房價的認識卻完全相反呢?
這是因為自1971年以來,世界貨幣體系從黃金改為美元結算才造成的。金本位時代,房價會很穩定,不大會上漲,炒房者也無多少利潤可圖。可在美元本位時代,因為紙幣可以大量增發,造成通貨膨脹,房價也因此受通膨影響而上漲,正確來說,房價沒有上漲,而是紙幣貶值了!
我們對房產的印象,其實都是這40年來美元本位造成所致,可這美元本位真不會結束嗎?
歷史已經給我們答案了!
歷史上,政府一旦拋棄了誠實的貨幣金銀,轉去使用獨裁的信用紙幣,最後這些信用紙幣都會毀於通膨,無一例外。
[本文摘自尚未推出的《股票的投資哲學ebook》]
如果你循規蹈矩,你就不能依靠房地產致富。
打個比方,一間商店總值100萬,你付了20%的首期,之後你需要支付剩下的80萬欠款,不過還需要加上利息。
如果你觀察房地產的租金回報率,除極少數外,扣除管理成本,大多都低於銀行利率,雖然銀行開始會以較低的利率吸引你購買房產,可利率總會上調的。
因為租金幾乎都用於還利息,你剩下的是什麼?
剩下的只是房價的上漲,不過這種上漲只是可看不可吃,除非你能在買入房產前五年賣出,如此就有獲利的機會,否則時間成本就會侵蝕你的收益。
而房價的上漲平均而言,都低於GDP增長,所以並不驚喜。
假若你循規蹈矩投資房產,那還不如投資房地產信託(REITs)算了!
房地產信託的股息就是租金,你可獲取租金又不耗時管理,也不需要擔心租戶問題,最重要一點,你可以隨時套現,比較起投資真實房產更來的容易和便宜。
因此,循規蹈矩的房產投資只是讓你為銀行打工,成為房奴罷了!投資房地產信託反而更好。
若要靠投資真實房產致富,你就需要運用債務槓桿。比如你以10%首付買下一間房產,本來正常情況下,你已經將房產抵押給銀行,可在銀行寬鬆的貨幣政策下,你可以將這房產再抵押以購買另一間,如此循環將你所擁有的房產數量放大。
假定你將這槓桿放大5倍,每一間房產都是100萬,如此你只是以10萬元買下100萬的房產,再放大5倍至500萬,你的槓桿就是10:500,比例是50倍。當然,也有人可以更瘋狂,將槓桿比例放的更大。
之前提過,你的租金大多情況只能支付利息,房產價格增長正常下比不上GDP,那麼即使槓桿放大,結果還不是一樣嗎?甚至還可能加重負擔?
你們想一想,如果銀行的貨幣政策真能如此寬鬆讓你的房產抵押再抵押,那麼這表示銀行正向市場投入大量鈔票,再大量信用下,房價還能不上漲嗎?
我先假定房價每年上漲15%,你也每年購買一間,這樣下去的話,計算如下:
第一年投入10萬購買100萬的房產;
第二年將增值15%的房產抵押購買同值115萬的房產;
第三年將增值15%的房產抵押購買同值132萬的房產;
第四年將增值15%的房產抵押購買同值152萬的房產;
第五年將增值15%的房產抵押購買同值174萬的房產;
5年總結下來,你以10萬的原始資本,總共購買了674萬的房產。
如果運用得當,租金也會水漲船高,這套遊戲的關鍵在於,你的租金必須可以應付銀行利息,不然這龐氏騙局就垮了!
可是,這場上漲是因為銀行擴大信用所致,信用遲早一天會回收的,經濟的衰退、利息的增加、租金的不確定性,都是潛在的風險。
如果在早期,因為利率處於高點,每次利率的循環調整,都是一浪比一浪低,關鍵在於你需要熬過每段波浪的利率高點。
所以,投資房產的時機不是低利率的時候,而是反其道而行的高利率之時。因為高利率之時房價通常也很低,因為價格低,上漲幅度也更大。
只要你能熬過每段利率波浪,剩下的就是經濟衰退所引起的租金的不確定性。
因為每次利率的循環調整都是一浪比一浪低,所以通膨率會推高租金,這點幾乎可以確定。唯一的不確定是租戶會否受經濟衰退影響而減少,導致房產租不出去?
只要租金不確定性也解決,那這種房產的債務槓桿就能繼續下去。
可這種情況真永不會結束嗎?
會!
因為總有一天,利率會低無可低,當利率低無可低的時候,之前帶給你的好處就走到盡頭了,情況還會出現逆轉,利率走入長期上漲通道,終結了過去房地產的繁榮。
對於較早期投資房地產者,因為房價已經漲了好幾倍,銀行貸款也還得差不多甚至已還清,所以這利率逆轉對其傷害有限。
可對於在較晚期才進場炒房者,就致命了!
一個關於房產投資的誤區
對於房地產,幾乎多數的人都有一個誤區,就是認為房價長期總是上漲,上漲的理由很多,最主要的還是土地不會增加。
土地不會增加並不足以成為房價會上漲的理由,因為土地只是房屋構成的一部份,其他方面像木、泥、磚等卻會折舊的。何況房屋可以向上發展,大量減少對土地的消耗。
在正常情況下,房價其實並不怎麼會上漲,甚至還可能出現緩慢下跌的長期趨勢。
可為何我們現在對房價的認識卻完全相反呢?
這是因為自1971年以來,世界貨幣體系從黃金改為美元結算才造成的。金本位時代,房價會很穩定,不大會上漲,炒房者也無多少利潤可圖。可在美元本位時代,因為紙幣可以大量增發,造成通貨膨脹,房價也因此受通膨影響而上漲,正確來說,房價沒有上漲,而是紙幣貶值了!
我們對房產的印象,其實都是這40年來美元本位造成所致,可這美元本位真不會結束嗎?
歷史已經給我們答案了!
歷史上,政府一旦拋棄了誠實的貨幣金銀,轉去使用獨裁的信用紙幣,最後這些信用紙幣都會毀於通膨,無一例外。
[本文摘自尚未推出的《股票的投資哲學ebook》]
2011年11月2日 星期三
美元在崩潰(6)
美國最大的問題在於一點,無財政紀律,它至今還沒有明確到削減赤字和債務,若以目前局勢發展下去,未來它每年平均會增加7000-10000億債務,公共債務的規模會達到難以持續下去的高度。
美國目前14.3兆美元的表內債務中,還有3.7兆的Veteran Benefits,2.1兆的Federal Employee Benefits,1.6兆的其他。這些債務並非如凱恩斯派的經濟學家所說是美國人欠自己的,實際上還是要還的,尤其在未來嬰兒潮退休的大趨勢下,財務壓力會更大。
還有一點要注意,這些債務帳戶資金缺口大半不足,所持有的資產其實也不可靠,因為它持有的是美國國債,其實也就是美國政府自己發支票給自己,一旦出事,這些帳戶的資產全變成廢物。
美國目前14.3兆美元的表內債務中,還有3.7兆的Veteran Benefits,2.1兆的Federal Employee Benefits,1.6兆的其他。這些債務並非如凱恩斯派的經濟學家所說是美國人欠自己的,實際上還是要還的,尤其在未來嬰兒潮退休的大趨勢下,財務壓力會更大。
還有一點要注意,這些債務帳戶資金缺口大半不足,所持有的資產其實也不可靠,因為它持有的是美國國債,其實也就是美國政府自己發支票給自己,一旦出事,這些帳戶的資產全變成廢物。
2011年11月1日 星期二
美元在崩潰(5)
公共債務
美國政府公共債務結構如下:
下面是不同期限的美國國債結構:
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出投資者大多對美國10年期以上債券興趣不大,大多集中在2-10期年的國債中,也別有不少集中在1年內需還清的短期債券中,接近總數的20%之多。因為這些需1年內還清的短期債券幾乎佔了稅收的80%,所以美國政府根本沒有能力還清,只能發新債還舊債挪後支付而已。可一旦出現信心危機,這些短期債會造成資金週轉不靈現像,足以搞垮美國政府。
因為1980年的激劇通膨結束,利率這30年來從高處20%緩緩回落,這給美國舉債創造了一種良好基礎,造成「債務越高,利率越低」的怪像。
現在美國支付的利息開支是2000億,接近稅收的10%,而利息成本只有2%而已。
可這2%的超低利息是不可能持續的。
美國國內並沒有像日本那樣的高儲蓄來支持低利率,美國也不像額日本人那類海內民族,死死的將資金留在國內,而不大量向外追逐高回報。
美國長期平均利率是6%,低利率必然造成高通膨,所以利息成本提高只是時間問題。若回歸6%的平均值,利息開支就會增加至6000億,考慮到稅收增長因素,下圖是預估未來的利息開支佔稅收比例圖表。
美國政府公共債務結構如下:
下面是不同期限的美國國債結構:
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出投資者大多對美國10年期以上債券興趣不大,大多集中在2-10期年的國債中,也別有不少集中在1年內需還清的短期債券中,接近總數的20%之多。因為這些需1年內還清的短期債券幾乎佔了稅收的80%,所以美國政府根本沒有能力還清,只能發新債還舊債挪後支付而已。可一旦出現信心危機,這些短期債會造成資金週轉不靈現像,足以搞垮美國政府。
因為1980年的激劇通膨結束,利率這30年來從高處20%緩緩回落,這給美國舉債創造了一種良好基礎,造成「債務越高,利率越低」的怪像。
現在美國支付的利息開支是2000億,接近稅收的10%,而利息成本只有2%而已。
可這2%的超低利息是不可能持續的。
美國國內並沒有像日本那樣的高儲蓄來支持低利率,美國也不像額日本人那類海內民族,死死的將資金留在國內,而不大量向外追逐高回報。
美國長期平均利率是6%,低利率必然造成高通膨,所以利息成本提高只是時間問題。若回歸6%的平均值,利息開支就會增加至6000億,考慮到稅收增長因素,下圖是預估未來的利息開支佔稅收比例圖表。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