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4日 星期一

說美股(5)

好於預期是怎麼回事?美國第一季財務報告約有62%好於預期,而最新的第二季好於預期更高達72%。這些都被市場視為正面,提動了美股的上升。

只是,為何不直接說營業額和盈利增減多少,這樣不是更簡單清楚嘛?

如果你聽到好於預期,你第一個印象是什麼?

你很容易將好於預期解讀成進步。其實,這就是華爾街最擅長的東西,包裝和掩飾風險。CDO和CDS這些大殺傷力武器就是被華爾街包裝成低風險的“優良”產品而禍延全球的。

下圖是華爾街自1998年至今每季對美股好於預期的比例:

我們可以仔細看到,自金融海嘯以來,低於華爾街預期的公司越來越多,好於華爾街預期的公司則越來越少。今年第一季全球經濟出現自由式滑落,但是好於預期的股票卻大增,第二季雖然下落速度趨緩,但是經濟仍在下行,好於預期的股票則比第一季增長至72%。

難道這些公司業績出現反彈嗎?

非也!其實大部份的公司業績還是再往下跌。但是不清楚的人,就以為連續兩季出現高比數好於預期的消息,是環境好轉了。其實環境根本沒有好轉,投資者是被好於預期這術語騙了。

為何會連續兩季出現這麼多好於預期的公司呢?大部份公司的情況根本沒有好轉啊?

其實很簡單的。

假如華爾街對XYZ公司的EPS預測是1.60,後來認為可能樂觀了些,就改為1.50,然後又下調至1.40。最後業績公佈是1.45,結果這就是好於預期,結果股價上漲。

今年前2季所謂好於預期的業績,其實是不斷調低預測的結果,不是調高預測的結果。就像原本考試需要60分才及格,但是有關當局為了讓更多人過關就降低及格門欄至40分,後來的確提高了及格率,但是這真能表示水準提高了嗎?
華爾街一向來都是短視的。所以才會這麼熱衷於短期的業績,熱衷於所謂好於預期以低於預期的評價。

第一季業績下跌,但是62%好於預期,推動了股價上漲;第二季業績再往下跌,因為預期低,所以才造成72%的高比例的好於預期,又再次推動股價上漲;現在有一個問題來了,第三季怎麼辦,目前第三季的7月份美國消費開支還是繼續下跌,雖然跌幅減少了些,但是它的確還是在下跌,根據目前我看到一些到8月中旬的零售店和連鎖店的消費指數,還是繼續下跌的趨勢,也就是說,第三季中的前半段,消費開支低於第二季應該是大體上不會錯的。第三季剩下的1個月半可以扭轉情勢嗎?

如果不能,那麼待10月發佈季報時,業績跌幅低過第二季,如此還可以用好於預期為理由來推動股價上漲嗎?即使第三季業績可以和第二季持平,但是再用好於預期為理由,也好像不太對路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