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6日 星期一

美國“兩房”由盛及衰的警示

新華網專稿:美國《華盛頓郵報》9月14日發表文章,題目是“華盛頓怎樣失去了對房利美和房地美的控制”。文章說,房利美和房地美是美國抵押融資業的巨頭,也是克林頓政府大力提高住房自有率過程中的關鍵參與者。它們的巨大規模和融資行為構成的危險不斷升級。批評者一直在圍繞可能產生的惡果發出警告。然而,在華盛頓政界,本來有多次機會採取行動的人士卻坐視不管,直到局面不可收拾。文章摘要如下。

2000年3月,時任財政部副部長的加裏·根斯勒前往國會山作證,支持一項人人都知道不可能獲得通過的議案。

房利美和房地美是抵押融資業的巨頭,也是克林頓政府在大力提高住房自有率過程中的關鍵參與者。然而,根斯勒和財政部的其他官員擔心這兩家企業的規模已經過于龐大,一旦它們陷入困境,美國經濟將遭受不可估量的損失。幾乎沒有哪位官員曾公開批評“兩房”,但根斯勒的結論是,現在必須敦促國會對它們加以控制。

他回憶說:“我們當時認為,這是個關鍵時刻。”

該議案沒有獲得通過。

這兩家企業繼續擴大。它們的巨大規模和融資行為構成的危險不斷升級。批評者一直在圍繞可能產生的惡果發出警告。然而,在華盛頓政界,本來有多次機會採取行動的人士卻坐視不管,直到局面不可收拾。上周末,聯邦政府接管“兩房”,以保護它們始終在極力推動的抵押市場。納稅人蒙受了巨額損失。

如今,決策者開始考慮政府和“兩房”應該在抵押行業發揮怎樣的作用。值此之際,過去20年的失誤向我們提出了告誡。

“兩房”兼具政府機構和私營公司的優勢,利用高額利潤拉攏本該對它們加以控制的政界人士。它們結交朋友,鏟除異己,從而成功防止了管理措施的升級。

管理“兩房”的機構根本不是對手:它們缺乏資金和人手,也不具備開展有效監管所需的老練經驗和政治支持。

不過,最重要的是,華盛頓普遍認為它們的成功與住房自有率的提高密不可分。“兩房”受到了上述信任情緒的保護,同時又積極助長這種情緒。許多議員和管理者的觀點已經根深蒂固,以致忽視了“兩房”失敗可能造成的危險。

管理乏力
1992年10月,眾議院圍繞一項旨在為“兩房”設立新的管理機構的議案展開了簡短辯論。一方以吉姆·利奇為首。這位艾奧瓦州的共和黨議員擔心國會根據“兩房”的要求束縛這個新管理機構的手腳。

他警告說,“兩房”正在“從服務于大眾的機構變成少數股東的賺錢機器”。

另一方的領軍人物是馬薩諸塞州的民主黨議員巴尼·弗蘭克。他說,“兩房”是為公眾服務的。它們降低了抵押貸款的價格。

國會決定設立一個軟弱無力的管理機構:聯邦住宅企業監督辦公室。該機構的預算必須經國會批準,管理銀行的機構則可以自行確定預算。如此一來,“兩房”在國會的盟友就可以輕而易舉地施加壓力。

十多年後,聯邦住宅企業監督辦公室在一份關于房利美的報告中說:“房利美的說客展開行動,確保我們得不到充足的資金,只能在年度撥款程序當中把我們的預算交由國會審批。高級管理層的目的顯而易見:迫使我們嚴重依賴房利美的資訊和專業技巧,其實就是讓房利美自己管理自己。”

國會還希望讓“兩房”不受約束地購買抵押貸款,于是明確規定,“兩房”不需像其他金融機構那樣在手頭持有大量資金。

最後,國會要求“兩房”必須持有更多的資金,以防在投資于高風險債券時蒙受損失。然而,該規定不是當年冬季就職的克林頓政府制訂的,而是直到9年之後才出臺。

克林頓政府想要增加擁有自有住房的美國人的數量。在整個20世紀80年代,其比例始終沒有超過65%。該計劃的一項關鍵內容就是促進“兩房”的擴張。

時任住房和城市發展部長的亨利·西斯內羅斯說:“我們開始把提高住房自有率作為美國這個歷史時期的明確目標。房利美和房地美成為了該計劃的一部分。”

由此造成的結果是,“兩房”在一段時期內出現無節制的擴張。在向投資者銷售捆綁抵押貸款的領域,它們成為了領軍企業。隨著投資者的需求猛增,它們的利潤也大幅度增長。

重要時刻
克林頓政府接近尾聲時,一些官員得出結論認為,“兩房”擴張得過大,單是其規模已經對金融係統構成了風險。

1999年秋天,財政部長勞倫斯·薩默斯警告說:“政府資助企業的規模大,增長迅速,應該把它們納入關于係統風險的討論。”

這是個重要時刻。一位政府官員在此前公開表示,“兩房”可能會構成危險。

第二年春天,為了控制“兩房”的擴張,根斯勒在國會作證,支持一項要求財政部暫緩購買房利美和房地美各22.5億美元債務的議案。

房利美的一位發言人說,根斯勒的話導致20.6萬美國人失去了購買住房的機會,因為市場已經把“兩房”視作高風險投資。

面對公眾的壓力,財政部退縮了。

政界人士乃至“兩房”的批評者日益形成共識,認為房利美可能是對的。越來越多的人把“兩房”看作住房市場繁榮興旺的動力所在。“兩房”也越來越不肯接受哪怕是實行小規模改革的意見。

早在1996年的年初,國會預算局就發表報告指出,“兩房”利用政府的支持大發橫財,而不是盡可能降低抵押率。

不過,該報告得出結論認為,如果斬斷政府與“兩房”的關係,將對住房市場造成損害。預算局以罕見的生動語言寫道:“一旦我們同意與熊同乘一條船,就很難再讓它下船,除非徵得它的同意或者把全身弄濕。”

大發橫財
房地美和房利美雖然不能直接印鈔票,但也差不多了。這兩家公司以低于市場水平的利率借款———因為大家都認為有政府擔保償還,然後用這筆錢購買按市 場利率支付的抵押貸款。美聯儲前主席艾倫·格林斯潘把利率之間的這種差別稱為“豐厚的差距”。預算局的研究發現,這個差距在1995年值39億美元。到2004年,預算部門估計它值200億美元。

因此,“兩房”盈利能力的最大風險不在于普通金融機構關注的利率升降或借貸人違約。它們的風險是政治上的,即擔心政府可能取消它們的特殊地位。

所以,這兩家公司越來越利用自己的橫財開展一場保護自己地位的大規模運動。

房利美首席執行官富蘭克林·雷恩斯在1999年與投資者召開的一次會議上說:“我們管控政治風險的力度不亞于管控信貸風險和利率風險。”

房利美已經深深陷入華盛頓錯綜復雜的政治結構,房地美也是一樣,盡管程度稍弱。它們是前政府官員發財致富、同時等待在聯邦政府擔任新職的去處。房利美高管的合同裏都有相應條款,說明如果他們離開公司擔任公職能得到多少退職福利金。

“兩房”還慷慨捐助自己偏愛的政客競選。敏感問題中心稱,“兩房”的政治行動委員會及雇員1989年以來向一些國會議員捐資480萬美元。

但是,房利美換取的不僅僅是影響力。該公司還向政府官員兜售“房利美”這個品牌就等同于擁有私人住宅的想法。該公司每年花掉的廣告費達上億美元。

就連和財政部官員一樣擔心“兩房”無限增長的格林斯潘多年以來也一直避免用自己的“神壇”地位敦促政府採取行動。他也希望美國的房地產市場熱火朝天。在和政客結盟並把自己包裹在美國國旗之下的過程中,房利美竭力與政客分享投資于社會的功勞。

利奇說:“它們一直想方設法討好國會。”

討好不了的時候,它們就威脅。2003年,眾議院金融機構小組委員會(對“兩房”有監督權)主席理查德·貝克從聯邦住宅企業監督辦公室了解到“兩房”高管的薪水。貝克回憶,房利美當時揚言,如果貝克透露這個信息就起訴。因為害怕打官司的費用,貝克把這些資料捂了一年。

貝克今年2月離職。他說,在國會工作21年,沒有哪家公司對他提出過這樣的威脅。“它們在全盛時期表現出來的政治傲慢,私營機構有這種政治權力稱得上空前絕後,”他說。

一枚炸彈
2003年6月,房地美投下一顆炸彈:該公司低報前三年的利潤,數字高達60億美元。

聯邦住宅企業監督辦公室好像瞎了眼。幾個月以前,該機構曾宣布房地美的會計管理“準確可靠”。

因為這一醜聞蒙羞的聯邦住宅企業監督辦公室主任阿曼多·小福爾肯勸說白宮花錢請外部審計到房利美查賬。該機構2004年稱,房利美也在賬目上造假:誇大利潤。

“兩房”頓時沒了底氣。它們的操作破綻大白天下。

很快,“兩房”就面臨在參眾兩院新提出的加強監管的法案。布什政府採取最強硬立場,堅持要成立新的強勢管理機構,要求有權在“兩房”垮掉後對其進行破產清算。這表明政府可能不會出手救援。

“兩房”採取一切所能採取的手段再次逃脫。

它們策劃組織了一場寫信運動,參與者是它們的傳統盟友,包括房地產經紀人、住宅營造商和抵押貸款放貸者。房利美在參院委員會召開關鍵會議前播放廣播和電視廣告,描述一對拉美裔夫婦發愁如果法案通過,抵押貸款利率會提高。

女的感嘆說:“但那可能意味著咱們買不起那幢新房子啦。”

該公司最為依賴的是在國會的支持者。

在參院,來自猶他州的共和黨議員羅伯特·貝內特加入一條修正案,讓國會有權阻止清算,把這項法案削弱到白宮不再支持的程度。貝內特當年的第二大捐贈者就是房利美:他兒子當時擔任房利美駐猶他州區域辦事處的副主任。

房利美甚至勸說紐約證券交易所允許其股票繼續交易。該公司一年都沒有按要求公布財務情況報告。按照紐約證交所的規定,應該將房利美摘牌。于是,紐約證交所創造了一個例外,因為“摘牌將嚴重損害國家利益”。

這條修正案得到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批準。房利美繼續在紐約證交所交易。

最後一擊
當“兩房”試圖從會計醜聞中恢復過來的時候,新一個致命威脅出現了。但是,警告再一次被忽視得太久了。

“兩房”開始購買遇到信貸問題的貸款者的貸款。

“兩房”的市場份額不斷被華爾街銀行奪走,後者做的是新興都市的生意,把這些風險較大的貸款打包。作為抵押貸款融資巨頭,“兩房”希望從中分一杯羹。

不久,“兩房”自己的報告就提到組合投資的風險加大。“兩房”購買貸款的月度總結在聯邦住宅企業監督辦公室的桌上堆積起來。

“兩房”一位公司雇員說,2004年,聯邦住宅企業監督辦公室就常常談論一個問題:監管部門什麼時候會注意到?

“不需要很精明就會注意到這些貸款的質量發生了什麼問題。任何人都可能看出來,”這名員工說。“但外人甚至連問都不問。”

布什總統承諾創造一個“人人擁有住房的社會”,“兩房”則在幫助政府實現讓1000多萬美國人擁有自己第一套住房的目標。

“兩房”對高風險貸款的胃口越來越大。到聯邦住宅企業監督辦公室2007年1月亮起示警時,很多貸款者都在拖欠還款,不出幾個月,“兩房”就將沒錢填補虧損。

最後,隨著信貸危機的升級,國會兩個月以前通過一項法案,建立新的強勢監管機構。但已經太晚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