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5日 星期二

為何不能買紙黃金?

不管你投資什麼,都需要知道造成該項目漲跌的原因。

如果你不知道原因,或者錯誤認識,那當該項目可以低價吸納未來會大漲的時候--你不會買。

價格泡沫化或者局勢轉為不利時--你不會賣。

這樣就是典型虧錢的散戶特徵。

好像我在過去叫人遠離房地產,並說我們過去聽聞房價會漲的理由,都是忽悠你的。

就是因為我知道房價漲跌的原因,所以才能預先看出問題,叫人遠離。

不過當時房產正火熱,我的預警換得的當然是對我祖宗十八代的謾罵。

但是今天,你看想要賣房的人,容易嗎?

黃金也一樣道理。

為何我鼓勵投資者拿自己20%-50%的資本(多少視情況而定),購買金幣金條或銀幣銀條,當定期存款儲蓄起來。

如果有玩股票的能力,就買金銀礦股票?

就是我懂經濟規律。

相關詳細解釋,寫在《經濟週期投資》一書裡面。

經濟週期有7-10年一次的短期週期,和40-100年一次的長期週期。

多數人只知道7-10年的短期週期,而不知道40-100年的長期週期。

特別如果你學巴菲特這種由下到上來投資的話,你通常都看不到長期週期的。

要詳細解釋造成長期週期背後的道理很複雜,你可以閱讀《經濟週期投資》一書。

這里我只簡單說,要推高股市、債券、房產重要的關鍵,就是不斷下降的利率,推動債務貨幣不斷增發。

當利率低無可低至負利率時,局勢就會出現反轉。

被壓制的金銀價格會開始上漲,股市、債券、房產就會從泡沫狀態走向崩潰。

現在,全球有13兆美元債券是負利率。

歐美日也沒有足夠的降息空間。

這意味下一次經濟衰退時,會十分恐怖。

這時候買一點黃金白銀就是自保的重要措施。

而所有金銀相關投資項目中,為何不能買紙黃金,如黃金ETF和黃金存摺呢?

前面我說過,投資需要知道造成漲跌的原因。

金銀如果大漲,股市、債券、房產大跌,那就是貨幣出問題了!

發行貨幣的是誰?

就是政府和銀行體系。

發行貨幣是他們權力的基石。

從金銀和股市、債券、房產牛市熊市不斷循環中可以看出,金銀是站在股市、債券、房產的對立面。

而股市、債券、房產的上漲基礎是建立在政府和銀行體系不斷增發的信用貨幣。

所以黃金和銀行利益是衝突的,這就是巴菲特反黃金的原因。

這道理一想通,你認為銀行怎麼可能推出黃金投資產品呢?

所以黃金ETF和黃金存摺這些紙黃金,目的不是看好黃金,而是要疏導要投資黃金的資金。

如果不這樣做,這些錢一流入黃金實物市場,會加大銀行打壓金價的工作。

黃金的上漲,是建立在銀行發行的貨幣出問題。

黃金存摺並沒有實際存在的黃金作為支持,所以它本質對應的是銀行發行的鈔票。

買黃金就是要對沖鈔票出問題,你還去買紙黃金,不是犯傻嗎?

黃金ETF也類似,雖然有部分黃金支持,但不足數。

何況,只有少數銀行有權力提取黃金實物,因此你持有黃金ETF也一樣沒有黃金。

另外一個紙黃金就是黃金期貨,這是賭博工具,根本就不能玩。

槓桿,是銀行最喜歡玩的把戲。

你把所有的紙黃金,像黃金ETF、黃金存摺和黃金期貨加起來,每一盎司黃金背後,都有超過十人甚至百人宣稱擁有它。

太平時期還可以騙下去,一但貨幣崩潰,就全部完蛋。

記住!

買黃金就是要對沖紙幣體系的崩潰。

所以買紙黃金是在犯傻。

你只能買金幣金條等實物和金礦股。



《阿弟投資系列》講述全面投資概念,包含股票基本面、技術和經濟,詳細內容介紹可瀏覽
購買附送《股票賣出信號之案例分析ebook》


阿弟@投資路邊社TELEGRAM群組》

提供我投資策略和新聞分享,以及投資意見,唯不提供TIPs和短期炒作。

本人是由上到下來投資,故不會時常特別分析個別股票,通常是指出投資大趨勢方向居多,而大趨勢不會短期改變,故我不會出現頻繁轉變的論調(除短期技術分析除外)
如果喜歡七嘴八舌談論股票行情,或有謾罵揶揄文化,慕洋犬、喇嘛教信徒,請勿加入!
(偶爾會貼一些佛法和政治的文章)
如要詢問我的意見,請截圖相關股票的基本面和圖表,Telegram給我。買賣自負。
不接受XX股可以買嗎的詢問。

3 則留言:

阿弟@投資世界 提到...

〈分析〉產業結構轉變催生下的中國城市興衰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348002?exp=a



国际清算银行总经理:全球经济需要同时点燃四个引擎

  (此文国际清算银行总经理Agustín Carstens今日在巴塞尔国际清算银行发布年度经济报告时所作讲话,由国际清算银行授权刊登,新浪财经欧洲站站长郝倩编译)

  新浪财经讯 过去十年的货币政策助力了全球经济恢复增长,可我们也看到从去年开始经济扩张速度出现了减缓。虽然近期的经济展望看起来不错,未来仍显露出诸多的脆弱性。为了让全球经济继续向着晴空万里的方向前行,其他政策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政策制定者也需要更为长远的眼光。尤其是,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宏观审慎举措,以及结构性改革需要实现更好的融合。要消除天空乌云,就意味着平衡发展速度与经济的稳定性,还要存些“燃料”来应对可能出现的顶头风。考虑到我们今天所面临的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这可能更为重要。

  全球经济继续增长,但风险和脆弱性犹存

  让我们先总结一下我们如何评估过去一年的经济增长,以及如何展望未来。

  全球经济在过去12个月内明显放缓。有些放缓是可预知的。全球经济增长在2107年十分乐观,经济相比他们“高于正常值”的水平可能出现放缓。即使如此,有些经济放缓是在预期之外的,也会遭遇一些顶头风,这又会让贸易和制造业的表现更为疲软。

  其中一个顶头风就是未来多边贸易体系所存在的不确定性,这会给全球经济带来很大的阻力。

  有一些信号对于近期展望来说依然是好的。服务业还是撑住了,就业率继续实现增长,工资增长也支撑住了居民消费。诸多之前身处金融危机风口浪尖上的重要经济体,信用和金融水平依然支持经济增长。受益于危机后的改革,绝大多数全球银行的资本储备都更加充裕。

  央行在近几个月调整了政策方向,帮助维持住了这一势头。尽管很多经济体的总产值都接近或者高于预期,失业率也创历史新低,通货膨胀仍在控制之内。

  尽管如此,依然有很多因素会对经济增长率产生影响。在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之后,经济放缓的态势有所加重和蔓延。现在居民消费水平和投资热度减弱的迹象已经出现。近期的风险依然存在,其中不乏有些国家所出现的政治经济风险。以史为鉴,很多国家进入了金融周期的放缓阶段,这很有可能对全球经济增长带来阻力。

  重要的是,在金融宽松的政策背景之下,很多脆弱性越演越烈,有可能拖累全球经济。

  其中一个脆弱性就是在一些发达经济体的居民负债水平高企,尤其是那些之前并没有直接受到金融危机连累的国家和地区。他们债务水平居历史新高,限制了居民可能对经济增长的拉动。

  另一个脆弱性是很多发达经济体公司板块明显过热。伴随高增长率,债务市场已达到3万亿美元的规模,与当年放大了次债危机的担保债务证券的规模相当。类似担保借贷的产品规模激增。当投资人寻求回报时,信用水平降低。假如杠杆化的信贷板块形势继续恶化,因此给经济所带来的影响就会通过银行体系得以放大,而手持担保信贷产品的金融系统的其他板块也会受到牵连。价格由此可能出现调整,融资压力也会发生变化。这些风险在信用质量长期恶化,很多发达经济体公司债高企的背景之下应该被察觉。

  债务高企也是一些发展中市场经济体的脆弱之处。在很多情况下,这些脆弱性都出现在居民消费板块,但更多是体现在公司层面。眼下的脆弱性体现在发达国家延长宽松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中,发展中市场经济体在面对资本倒流及汇率波动时尤为脆弱。

  我们在(年度经济)报告中也探讨了发展中市场经济体已在试图通过采取货币政策来应对这一敏感形势。相比利用自由浮动的汇率坚决执行通货膨胀的目标,他们酌情采用一些外汇干预政策,积极采取宏观审慎措施。这种多管齐下给他们最终稳定价格,维持宏观和金融稳定性带来了一定的自由度。即使如此,眼前的挑战依然不容低估。

  且不说国家之间情况各异,虽然很多银行现在比经济危机之前拥有更多的资本,他们的营利性却面临着很多挑战。利润是抵抗亏损的第一道防线,也是资本的主要来源,是银行借贷和支持经济发展的基础。盈利性的降低已经体现在银行的低估值上。很多银行现在还没有能够在损益表上有明显改善,也未能调整盈利模式。大型科技公司作为竞争对手的出现,又加大了银行们所面对的挑战。

  虽然现在针对全球金融稳定性尚没有明显的风险出现,这些脆弱性都会给经济扩张的可持续性带来威胁。整体债务水平-无论是私有的还是公共的- 从历史水平而言都很高,并在过去几年继续激增。全球经济的发展路径依然崎岖。我们必须要带好安全带,可仅仅带好安全带又是不够的。假如要实现经济发展前景光明,我们就要始终抱有看长远的眼光,见机行事。

  为光明前景规划线路

  去年,一些主要央行都设定了一个通往常态的发展路径,考虑到全球经济增长态势迅猛,推出了一系列持续并可预期的货币紧缩政策。但随着全球贸易疲软,金融市场跳水,常态化也暂时搁置。金融市场又迅速实现反弹。市场震动出现,继而又引发政策调整。这一系列的事件表明要持续推进经济常态有多难,因为市场对于政策收紧的信号太过敏感。但是过去几个月的决议也显示了央行在执行他们决议时反应敏捷,快速应对市场中出现的变化。

  在面对全球经济活动疲软的背景之下,货币政策该如何应对?当大多数的经济体依然有足够的货币政策调整空间时,央行在调整政策时需要考虑到他们的随机应变是否会给经济带来阻力。短期内应当如何调整,取决于如何看待一些微妙的跨期平衡行为的可能性。

  在这些潜在的平衡行为背后,政策行动对于短期而言颇有裨益,可长期看来又可能增加风险。对于货币政策而言,当有必要给政策制定创造空间时,潜在的利益权衡就体现的更为明显。即使在经济发展良性的区域,通货膨胀依然低于目标;增长率显示出疲软的迹象,金融脆弱性越来越明显。央行很清楚寻求内部平衡的必要性。不可避免的,良好的判断力是必须的。这也是为什么政策决议会因地区和形势的不同而各异。我还想更多说明一下这些潜在的利益权衡体现在哪里。

  针对持续的方式所产生的争议十分明显 。维持价格稳定性是央行的重要职责,这一点将决定是维持现有政策,还是放大货币宽松政策,因为通货膨胀尚未达到目标。与此同时紧密相关的是将通货膨胀预期拉回目标值。在金融市场看似脆弱的情形之下,这种方式更有说服力。去年金融市场看起来就十分疲软,而且可能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金融系统和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越大,一个循序渐进的战略就越为重要。

  与此同时,这一战略可能带来的收益更多与成本相关,并可能减少未来的政策操纵空间。

  金融渠道会产生很多可能的成本。利率走低持续了如此之久,导致银行的利润率缩减,低利润又削弱了银行增长资本储备的可能,这又是一个经济体是否能实现高生产力的关键。金融条件的宽松可能在短期内刺激经济增长,但长期看来只会加重经济疲软。长期的低利率会损耗有效的资源配置,减弱生产力。

  在如此情形之下,未来政策行动的空间将会减少,原因有二:常态化不会削弱经济行为,一个更为持续的行为方式才会直接减少政策行动空间。更为不易察觉的是,宽松的政策所带来的副作用可能会削弱一个经济体抗击高利率的能力。让常态化之路更为艰难。

  上述诸多顾虑都体现了央行要实施平衡政策所面临的两难境地。经济放缓的风险会拉低发展速度,同时还要谨防“燃料”快速燃尽。这些考虑也表明货币政策不可能成为高速并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率的引擎,现实来看,最好把这看成逆止。

  要看到云开雾散,就需要一个更为平衡的政策组合。一架飞机不可能仅靠一个引擎前行,而需要同时点燃四个。经济表现仍离不开于央行们的支持,即使是在现在全球经济增长率依然乐观的态势之下。我们需要在货币,经济,宏观审慎,以及结构性改革之间寻求更加的平衡点。


  只要有可能,货币管理机构可助一臂之力。公共和私有债务水平会影响到是否使用,以及何时使用财政政策,并有助于在货币政策中寻得平衡。当这种情景有所呈现时,财政政策也应该被用以刺激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用有明确目标且和暂时性的扩张来满足市场需求。在这一过程中,绕开顺周期性政策陷阱十分重要。同时,采用结构性财政改革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例如消除税务系统中那些会增加债务的政策,并增强内在的稳定性。

  宏观审慎措施也可有所裨益。这些措施可以提升自由度,使其能在中期内能更好的调和价格,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性。

  结构性改革最为重要。政治上来说这是很困难的,但是实施结构性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又是至关重要的。近期,那些可以让经济更好的适应快速科技发展和其他的结构性变化的政策至关重要。

  现在离拨开云开见月明还有些距离,但是我们还是要越过难关。很多风险和脆弱性依然存在,政策不确定性也很高。通向常态发展之路难免会出现偏差。一个可持续的飞行路径需要长期的承诺和四个政策引擎,而非短期的涡轮增压。只有看长期,才可能在今天和明天的需求中寻得平衡。

责任编辑:魏雨

阿弟@投資世界 提到...

在美国眼皮底下 欧盟修了一条对伊“贸易隧道”

  INSTEX的后续发展,完全依赖于美伊关系的变化,只要美伊没有开战,INSTEX就有生存的空间。

  据路透社6月28日报道,欧盟在一份声明中称,英法德与伊朗之间的一条特殊贸易渠道已经启动运行,该渠道旨在规避美国对伊朗的经济制裁。

  欧盟在声明中说:“法国、德国和英国告知参与方,‘贸易往来支持工具’(INSTEX)现已处于运行状态,欧盟所有成员国都可使用。当前正在进行第一批交易。”

  INSTEX的出台并不能说明美欧分裂

  欧盟讲的很明确,INSTEX的出台就是为了避开美国的制裁规定,实现与伊朗的贸易。但围绕这个机制,不少报道将其扩大化,认为是挑战美元霸权体系,是“去美元”,甚至是欧美背离的重要表现。这就有些过了。

  目前,INSTEX充其量不过就是美欧联盟大格局下的一点自留地。

  据报道,欧盟从伊朗进口的石油相当于欧盟原油总进口量的9%,其中希腊、土耳其等国对伊朗原油进口占本国原油进口的16%以上,德国与法国进口伊朗石油也超出了11%。这种情况下,欧盟宁愿新建一个结算体系,也要与伊朗进行贸易就很容易理解了。

  不过,不要高估这个结算渠道。美欧是一家,吵来吵去它们还是一家。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它们各有自己的利益,但是根本上,它们极少因一些利益的不同而去撼动盟邦关系。

  不再视对方为盟友或尝试这样做,这在当前的欧盟和美国,是不可想象的。欧盟国家最重要的安全利益,至今仍然依赖于美国。这种情况下,设想欧盟要脱离美国单干,就太幼稚了。另一方面,作为盟主的美国,如果希望得到盟邦的认可,当然也就不可能无视欧盟各国的个性化利益诉求。

  实力政治仍是至关紧要的。无论是委曲求全的日韩还是甘当配角的欧盟,在国家安全受制于人的情况下,都不可能反叛美国这个盟主。当然,私下搞些自留地是难免的。

  INSTEX的效能有限

  从影响来看,INSTEX肯定让美国不悦。据报道,美国已经向欧盟施加了压力。

  伊朗《经济在线》2月8日报道,美国驻欧盟大使称,任何利用伊朗的“贸易互换支持工具”进行人道主义活动以外交易的企业都将受到美国的制裁;美国将发现他们并对其制裁,使其不再与美国有任何商业联系。

  这一声明已经很明确,美国对INSTEX很不待见,但姑且能容忍。为了顾及欧盟的面子,美国会适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美国对此的声明,其要点就在于“人道主义活动”这一红线,突破了这一点,美国的反应就会完全不同。

  老牌的国际政治强国英法德,自然明晓这一点,也会控制INSTEX的尺度,欧盟目前将INSTEX主要限定在“食品、药物和消费品”领域,就是回应美国的关切。

  因此,INSTEX会存在,处境虽不会太好,也不至于极差,相关企业也只能闷声发财。伊朗虽然不太喜欢INSTEX,但借INSTEX挑拨美欧关系自然也不明智,搞不好把INSTEX也弄丢了。

  INSTEX的未来关键在美伊关系

  INSTEX会如何发展?INSTEX从其设计来看,完全不是一个新型的国际贸易机制,而是一个非正常状态下便宜行事的易货贸易措施。

  它是通过记账的方式,让欧盟和伊朗各自的进口商将钱支付给出口商,欧盟和伊朗之间采取易货贸易的方式。这样一来,货物跨国流通了,但是资金并没有跨越国界,从而绕开美国的制裁约束。

  这种贸易机制,效率低下,规模难以扩大。从进出口角度,这需要确保欧盟和伊朗之间的进出口均衡,一旦总额不对等,就会面临一些非常大的技术问题。


  INSTEX的后续发展,完全依赖于美伊关系的变化,只要美伊没有开战,INSTEX就有生存的空间。

  一旦美伊刀剑相向,欧盟将不得不选边站,即便不跟伊朗敌对,至少也会停止贸易来往。即使美伊没有打起来,倘若美国铁了心封死伊朗外贸活动,INSTEX同样会陷入困境。即便英法德政府扛得住,参与INSTEX的银行和企业也扛不住。

  总之,现在INSTEX还谈不上扩大发展,这个时候,欧盟祈祷这个体系能存在下去就已经不错了。

  对于围观的各国而言,当真要学习老牌欧洲强国的政治智慧,学会找到不直接挑战美国的霸道,又维护自身的利益的方法。

  同时,面对一些常见的欧美关系中的不和谐,还是要有平常心,毕竟联盟关系中经常出现不和谐事件是普遍现象,美欧闹分歧从上世纪就没断过,分歧是有,分裂则远远谈不上。

  □任孟山(北京学者)

阿弟@投資世界 提到...

日本二季度大制造商信心指数创近三年新低

  新浪美股讯 北京时间1日消息,日本央行周一公布的短观调查显示,受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影响,在截至6月的三个月里,日本大制造商信心恶化至近三年来最低水平。

  调查显示,二季度大型制造商信心指数从一季度的12点降至7点,创2016年三季度以来新低,并且低于市场预期。

  大型非制造商信心指数从3月的21点升至23点,略高于市场预期的20点。

  不过,大公司的支出计划表明,他们并没有完全失去对商业环境的信心。他们计划在截至明年3月的本财年将资本支出增加7.4%,而一季度的计划是增加1.2%。

责任编辑:于健 SF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