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2日 星期四

巴菲特对股市晴雨表错误解释

股市作为经济晴雨表的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不过,股神巴菲特曾经撰文,批驳经济晴雨表理论,他把从1964年~1999年的美国股市分成两个17年周期,前一个17年期间,美国GNP上涨了 377%,股市涨幅为零;后一个17年,从1982~1999年,美国GNP仅上涨了177%,股市竟上涨10倍。




作为价值投资者,而且巴菲特也是我学习对象之一,我曾经以为他说的这句话很有道理,因为有34年如此长的时间为证。

后来,我发现巴菲特错了!

巴菲特这话的问题在于,为何要以1964年~1999年的时间各分前后17年计算?为何不从1964年~1971年、1972年~1980年和1981年~1999年来计算?又为何不从1945年算起?

若要划分不同年份计算,必须要先确定这段时间是否属于同一个趋势的完週期。

否则还不是随自己喜欢和需要,专捡符合自己说法的部分,如何能客观呢?

前一个17年期是1964 ~ 1981年,这段时间刚好就是美国面临过去滥印美元借据,导致无法向外国兑现黄金的时候。经济因为受美元滥发而造成滞涨的结构性熊市,实非股市晴雨表失灵,而是早期滥发货币的过度“刷卡”行为的讨债,股市在这还“卡债”时间,不得不把过去“刷卡”借来的股市繁荣吐出来。要知道,在通膨性滞涨期间,经济中的各种价格受到通膨影响已经全乱了套,正常的逻辑是不适用的。

早在1964年前,美国股市因为美元滥发而进入大牛市,其实也就是泡沫期。巴菲特也深感股票市场过于昂贵,使得他找不到便宜货,于是在1969年悉数出清股票。1971年,美国因无力兑现黄金,于是单方面废除金本位,美国从次进入滞涨的衰退时代。这段时间的滞涨并非意外,而是对之前泡沫的清算。所以,巴菲特所谓的前17年期的股市之所以没有追上GNP增幅,那是因为1970年前,股市上涨过多,过度透支未来盈利预期,整个1970年代实为修正股市泡沫所致。巴菲特的说法是把前因砍掉了!

后一个17年的1982~1999年,股市因之前泡沫修正过度,大市市盈率还不到10倍。短期联邦利率从20%的高处不断下调,而1997~1999年这段时间,美国股市因网络效应而过度上涨,酝酿成严重泡沫。前有修正早期的过度下跌,后有望落泡沫效应,这才造成股市涨幅超越GNP涨幅的现象,美国股市又重复过去“刷卡”借来的繁荣历史。

因此,并没有所谓股市和经济没有关系这回事。

股市的确是经济的晴雨表,不过股市和经济不同的是,股市波动率高,它不是和经济走势平行的,而是上下围绕着经济走势运动。有是会高度上涨,有是会过度下跌,造成市场价格和价值的错配,这种错配其实就是价值投资者的机会。

因为股市和经济走势并非平行,所以以预测未来一年GNP会增加多少来预测股市未来一年的涨幅,毫无意义。

要预测股市的涨幅,应该预测的是GNP未来长期的涨幅,而非短期。



财富和收入只能通过提高生产力才能在现实世界中产生。不幸的是,尽管美国经济正在“复苏”,但生产力正在下降。






而严酷的现实是,全职就业、生产力和利润都低于标准值。全职就业是消费支出和借贷的基础,在八年里几乎没有增长。










1 則留言:

阿弟@投資世界 提到...

  世界黄金协会(WGC)最新报告则是指出,经济危机所催生的避险需求,以及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经令德国成为全球重要的黄金市场之一。

  报告表示,2000-2007年,德国的黄金投资需求(金条、金币、ETF)平均每年不到30公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德国的黄金投资需求立刻四倍增长至超过120公吨。

  2016年,德国的黄金投资需求创下新高至约190公吨;今年第三季,德国上市的黄金ETF持仓已经达到252公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