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美國大蕭條、1989年日本經濟泡沫和2008年金融海嘯,這3個超大規模的金融危機,有什麼共同點嗎?
如果說三者的分別,大多只是無關大局的細節,過於偏重細節,反而會使自己陷入五里霧中,看不清大方向。
就說三者,其實都有一個重要的共同點,就是低利率推高債務泡沫累積,超出整體國家收入可承擔的範圍,最後引爆成金融危機。也因為債務泡沫規模太大,所以必須要很多年去槓桿化,才可以使整體國家資產負債表重新回歸平衡。
引爆1929~1933年美國大蕭條的整體債務佔GDP的299%,然後就一路下降,13年後降至165%;
1989日本經濟泡沫是269%,1998在寬鬆政策下升至345%,現在則降至283%;
2008年金融海嘯是358%,現在寬鬆政策使其升至378%。
從三者來看,2008年的金融海嘯的債務泡沫最大。
也從結果看來,1929~1933年美國大蕭條的問題最快結束,雖然耗費13年,但那畢竟之前的債務泡沫太大,去槓桿化費時,後來在二次世界大戰推動下,使得蕭條提前結束。
下面是1929~1933年美國大蕭條各領域的債務規模變化圖表:
從圖表看出,當1929年大蕭條爆發的時候,無論是家庭、金融企業和非金融企業,都因為債務大量違約和去槓桿化,導致債務佔GDP比例快速下跌,過程雖然痛苦,但無疑是解決問題最好的方法。唯一沒有下跌,反而上漲的只有美國聯邦政府的債務,大蕭條之所以會持續達13年之久,除債務泡沫太大,解決需時外,美國政府為了振興經濟所財務的措施,反而延遲了泡沫結束的時間,後來才因二次世界大戰的緣故,使得大量閑置的生產恢復,美國才正式擺脫大蕭條。
現在美國面對第二次大蕭條,即是2008年金融海嘯。論債務規模,2008年金融海嘯遠大於1929年。
解決問題最好的方法,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這裡我不討論哪種方法最妥,但是最好的解決方法,必須出現一個結果──就是債務降低。
可美國認為問題不在於債務,而是資金流動性的週轉不靈,所以採取寬鬆政策,將低利率,購買國債,簡單的說就是印鈔票,希望解決此次的金融危機。
目前我們看來,局勢穩定了,情況也好轉了,好像問題已經解決了!
錯!完全錯誤!
2008年金融海嘯是債務佔GDP的358%,現在升至378%。
讓我們對比1929年大蕭條和2008年金融海嘯的債務變化,圖表圖下:
從圖表中,我們可以總結出:
1)當前的債務泡沫遠大於1929年。
2)1929年的金融業債務不高,遠遠低於非金融企業,但是2008年金融業債務卻非常高,遠大於非金融企業。這也是為何2008年金融海嘯自Lehman Brothers破產後全面爆發的時候,幾乎摧毀美國金融體系的原因。銀行是百業之母,所以這次的金融海嘯,已經注定恢復所需的時間會比1929年還要長。
3) 當前的家庭債務比1929還大上接近一倍,未來美國恢復消費信貸的速度會遠遠慢于1929。
4)政府債務比1929年還要高,這使得當前的美國政府無法大量投入資金,像1929年那樣投入基礎建設中來振興經濟。
美國問題在於債務,不在於Fed局長Bernanke所說的問題在於流動性,如果你相信Bernanke的話,認為只要投入寬鬆的貨幣政策就可以解決問題,那我們看一看日本。
下圖是日本政府和私人領域的債務走勢圖表:
從1989年經濟泡沫破裂的時候,債務是GDP的269%,但是日本政府在泡沫經濟破裂後,沒有去解決這泡沫,反而投入資金來維持這泡沫。
開始的時候,好像還有一點效果,股市也出現幾度反彈,使到不少經濟學家認為日本可以從次擺脫蕭條。可我們仔細看,日本投入資金來維持這泡沫的結果,就是推高這債務泡沫,最高的時候在1998年,債務佔GDP達345%,這和美國現在不是一樣嗎?
原來,美國振興經濟的寬鬆政策配方,竟然是以日本為師,腦袋簡直壞掉了!
日本的貨幣寬鬆政策有用嗎?
你我都知道,沒有!
債務泡沫始終要破裂的,當下已經跌至283%,這還是很高。雖然日本政府不斷投入資金,的確緩解了下跌,使到經濟衰退傷害降低,這畢竟不是解決之道,該爆的泡沫不讓它爆,只是將痛苦時間拉長而已。
日本政府大量的干預,是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的,錢那裡來?
借啊!
現在日本政府的債務佔GDP升至接近200%,結果不但沒有解決1989年的問題,反而將它的痛苦拉長,還制造了更大的「主權債務危機」的風險。
因為日本家庭和企業的債務高,所以寬鬆政策陷入了「流動性陷阱」,完全失去了理論上可以推高消費和投資的功效,信貸需求不大,導致信貸需求下跌,雖然有日本政府的投資資金,但是無法彌補私人領域的缺口。
信貸需求的不斷下降,造成了通貨緊縮,這也使得日本可以長期維持0%的超低利率,雖然通縮會使要還的債務變得更多,但它卻可以使債務利息開支減少,有利於清還債務。只是日本政府只會一本通書走到底,還是繼續採取政府投資的政策,即使20年來已經證明沒用了,可民主黨的日本政府還是繼續延續自民黨的失敗政策。
現在我們看回美國,美國採取日本已經證明失敗的寬鬆政策,會否成為例外而成功呢?
絕對不會!
證據就在于第二次的寬鬆政策(QE2)。如果寬鬆政策真有效,為何還需要QE2呢?實際上,Fed在QE2未結束前,已經討論QE3了!
雖然美國國債目前高達100%,還沒去到日本那樣接近200%的驚人地步,但是要清楚,美國不是日本。更何況,美國的條件比日本還要差。
第一, 日本國內有高儲蓄,美國沒有。
第二,日本的資產對債務還有承擔空間,美國的總債務卻比總資產還要高。
第三,購買日本國債的95%是日本人,美國公共債務一半由外國持有。所以日本對外資金需求不大,美國若缺乏外國資金就會使其金融體系崩潰。
第四,日本有龐大的貿易盈餘,美國則有龐大的貿易赤字。
第五,日本是最大的債權國,美國則是最大的債務國。
第六,日本經濟主要是生產性的制造業,美國則是服務業,特別非生產性的金融業利潤佔40%。
第七,日本是海內民族,所以資金大多投資國內,美國則不是,當危險爆發時,你認為美國金融界會說愛國而將資金留下和美國同生共死嗎?我敢說第一個跑的就是他們。
第八,日本面臨通縮,加上海內民族的个性,所以即使10年期國債利息只有1%也會購買;美國則是通膨,我們看到美國利息回報低,導致其資金向新興市場流竄,你認為美國投資者真有可能購買只有1%利息的10年期國債嗎?
第九,日本自1989年泡沫經濟破裂後,裁員人數低,不像美國企業為了利潤而大量裁員,所以至今日本的失業率遠低於美國。
第十,日本的泡沫是房地產和股票,美國的泡沫雖然也是房地產和股票,表面上泡沫沒日本大,可美國有大量的衍生產品,規模高達600萬億,是美國GDP的40倍,至今還未清理,早前還說要清理50萬億規模的CDS,可說啊說啊,你現在聽過什麼進展沒有?還不是窟窿太大,於是將它放在一邊當作看不見。
第十一,美國銀行業財務槓桿高過日本銀行業,且資本金比日本少,債務比日本高。
論泡沫,美國大於日本。論振興經濟條件,美國也不及日本,很難相信美國憑什麼可以打破宿命。
日本之所以長期經濟低迷,其實並不只是過去制造的債務泡沫,人口老化加劇使得工作、消費和投資人士的減少,也造成問題更加嚴重。
下圖是日本的人口老化圖,日本人口老化和勞動人士減少,幾乎是和日本泡沫經濟破裂同時開始。
而美國也開始面臨二戰後的7600萬,佔人口1/4的「嬰兒潮」退休,使美國也面臨日本同樣的問題,下圖是美國人口結構趨勢圖:
美國除同樣面對日本老化的問題外,還比日本多了一個更嚴重的問題,就是美國政府有龐大的表外債務,即14.7萬億美元的Social Security,77.7萬億美元的Medicare,以及19.5萬億美元的Prescription Drug,三者加總高達112萬億美元。加上表內美國聯邦政府已難以應付的14萬億債務,兩者相加總數高達126萬億美元,是GDP的857%,債務之高,乃世界之最。
最好解決債務泡沫的方法,其實就是讓泡沫破裂,而非維持。1929年大蕭條已經證明了,如果1929年大蕭條的時候,美國的胡佛政府和羅斯福政府沒有採取大量干預措施,雖然短期會使局勢很痛苦,但是卻可以讓問題早點過去,重新開始。
日本泡沫經濟破裂後大量干預的結果,就是使問題拉長達13年之久,才能夠成功使私人界去槓桿化,但後果卻使政府債務加槓桿化,這還不說人口老化的影響。
條件比美國好的日本尚且如此,採取和日本同樣寬鬆政策的美國,又需要多少年才可以去槓桿化啊?
目前所見,美國整體債務還在加大槓桿,根本是走回日本的老路,使問題越來越嚴重。
美國復甦只是笑話!它注定會陷入長期的蕭條。特別要明白,美國還沒去槓桿化,也就是說,未來還會有一場「終極一爆」的金融危機,規模會比2008年還來得大,造成大量違約並迫使債務降低,這場金融海嘯才算真正結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