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1日 星期五

黃金帝國(7)

美金變美元,美元變美油
在佈雷頓體系崩潰之後的最初幾年裡,美元的地位在世界範圍內陷入了空前的危機。與黃金脫鉤之後,美元的信譽和價值如斷了線的風箏一般,在世界金融風暴之中隨風而逝。當時的國際銀行家還遠未做好世界貨幣的準備工作,思想和理念也極度混亂,1969年「隆重」推出的世界貨幣「特別提款權」在國際金融市場上,根本無人問津。眼看局面即將失控,國際銀行家們在1973年的彼爾德伯格會議上緊急磋商,試圖遏制當時世界金融的危局,重新挽救美元的信心。美國的金融戰略家沃特.雷維(WalterLevy)提出了一個大膽而驚人的計劃,放手讓世界石油價格暴漲400%,並規劃如何從中牟取暴利。

大石油公司和大財團的84名成員參加了是次會議。恩達爾得出的結論是:這些權貴聚集在彼爾德伯格目的是使權力平衡重新向有利於美國金融利益和美元的方向發展。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他們決定利用他們最珍視的武器-全球石油供應的控制權。彼爾德伯格俱樂部的政策就是引發全球石油禁運,迫使全球油價激增。從1945 年起,按照國際慣例,世界石油以美元定價,原因是美國石油公司控制著戰後石油市場。因此,全球油價突然上漲意味著世界對美元(用以購買必需的石油)的需求相應激增,從而穩定美元貨幣的價值。基辛格用「源源不斷的石油美元流入」來形容油價飆升的結果。

1973年10月6日,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埃及和敘利亞同時對以色列發動進攻。由於美國對以色列的偏袒政策,10月16日中東地區的伊朗、沙地阿拉伯和4 個阿拉伯國家祭出「石油武器」,同時宣佈油價上漲70%,掀起了石油危機。

美國決定採取「分而制之」的策略,從內部分化和瓦解中東石油出產國。而主要突擊方向被選定為沙地阿拉伯。美國向沙地阿拉伯提出了很有吸引力的拉攏條件,全面的政治支持,必要時的軍事保護,並提供技術支援、軍事訓練、經濟建設,以確保沙特王室永續存在。條件是,石油交易必須以美元結算,沙特必須用賺來的石油美元購買美國國庫券,確保美國的石油供應,石油價格波動必須經過美國認可,如果伊朗、伊拉克、印尼或委內瑞拉對美國進行石油禁運,沙特有義務彌補由此產生的石油供應量缺口,沙特還需要從中「勸阻」其它國家對美國的石油禁運。

沙地阿拉伯在美國幫助下逐漸「現代化」,美國也逐漸在這一套複製在其它油盟國家。在這樣一個大計劃之下,基辛格博士於1974年來到沙地阿拉伯,最終敲定了石油美元的大政方針。脫離了金本位庇護之下的風雨飄搖中的美元終於找到了石油這個避難所。美元的信用和地位也開始鞏固下來,黃金也從高價的850美元/盎司跌下200多美元。

於是,美元從過去美元+黃金=美元的時代,變成美元+石油的時代,從美金變美元,從美元變美油。

自美元和黃金脫鉤後,美元的貨幣供給大幅度增加,財政部日益擴大的赤字使得政府的公共債務高企,凱恩斯主義在公共政策領域裡的大行其道,貨幣與財政政策應當被用來對抗失業在世界各國政策制定者中獲得了相當的認同,過多的貨幣造成了通貨膨脹高企,全球經濟陷入滯漲狀態。

而其他國家為了要和美元維持匯率穩定,貨幣供給也不得不跟隨美國而不斷增加,這在2008/2009年的金融海嘯很明顯看出來,金融海嘯的時候,美聯儲擴大基礎貨幣達140%,其他國家也被迫跟進,事後才發現自己國家的問題和美國截然不同,我們根本沒有金融危機,過多的貨幣流通造成通膨出現,嚴重者甚至如印度達雙位數之多。

自1971年佈雷頓森林貨幣體系的解體使得信用紙幣,並且是永久不可兌換的信用紙幣出現在了人類的歷史之上,我們經濟增長速度雖然增加,但是我們的金錢購買力越來越小,這近40年來,幾乎所有的物品都漲了10-30倍。

這種情況主要來自美國不負責任的貨幣政策,一直以來採取擴大信用的激進經濟政策,美國每年增加的基礎貨幣都遠超其實際增長率,這40年來,美國GDP增長才3倍,但是基礎貨幣卻增長了29倍。雖說美國的貨幣增長除自己外,還提供於外國。不過美國在二戰後的GDP佔全球的一半,即使現在也佔全球的27%,對比29倍的基礎貨幣增長,明顯製造了過多的貨幣,這也使到世界各國受它影響,為維持和美元的匯率穩定也增加了過多的貨幣,雖然沒有美國那麼多。也因為美國如此的貨幣政策,所以美國的貨幣貶值遠超過其他國家,以購買力計算,除破產或惡性通膨的國家外,美元貶值了96%。八十年代之後,聯儲終於通過傳統的高利率政策重新控制了通脹預期。在商品本位的貨幣政策之錨被拋棄了十多年之後,貨幣政策這艘大船重新尋找到了錨定標的。


參考和摘自:貨幣戰爭、世界貨幣體系的前世今生 美元如何影響世界…和其他

[to be continue]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