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本位制穩定性強,唯欠靈活性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金本位制維持了令人驚奇的穩定。世界主要國家都維持了超過30 年本國貨幣與黃金的完全可兌換,這一時期金融危機與銀行危機發生的頻率也在歷史上處於低位。同時,國家間的貿易與資本流動也都實現了較大增長。商品本位制的優點在於,一方面商品本位制有效的穩定了世界範圍內的價格水平。單一國家的貨幣供給由該國的黃金儲備決定,世界範圍內的價格水平由世界範圍內的黃金儲備和產量決定。商品本位有效的限制了政府為了擴大開支而濫發貨幣的企圖,保障了債權者的權利。另一方面,商品本位制同時在國際貿易平衡方面存在自我平衡的機制:當一國貿易維持出超狀態,黃金會流入該國使得該國貨幣供給上升,物價上漲,有利於該國減少出口而增加進口;同樣的,如果一國長期處於入超狀態,該國的價格會下降從而有利於出口而不利於進口。長期看來,商品本位有助於一國自動實現貿易平衡的目標。
但是商品本位制也存在著明顯的缺陷。首先,在商品本位制階段,世界經濟經歷了長期的通貨緊縮。由於黃金的供應難以跟上世界經濟增長的步伐,名義貨幣供給的不足導致了價格的普遍下降。商品本位制是對於資源的巨大浪費。貨幣理論表明一個完全使用金幣和一個完全使用紙幣的世界(如果不存在濫發紙幣的問題)相比,使用紙幣的世界節約了生產、加工、儲藏、運輸黃金的成本。特別是對於不出產黃金的國家而言,維持金本位這些國家還需要付出金價與黃金生產成本之間的差額。換句話說,我們可以免費使用紙幣,但是我們必須開採、冶煉和運輸甚至購買才能使用金幣。當世界經濟持續增長,對於貨幣的需求越來越大的時候,世界為金本位付出的代價也就越大。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一戰以前各國儲備中已經出現了外匯儲備的身影,只是占比還比較低(普林斯頓大學的Peter H. Lindert 的研究表明外匯儲備的在各國央行儲備中的占比從1880 年的不足10%逐步上升到一戰前的約20%)。最後,商品本位限制了國家使用財政與貨幣政策對抗經濟危機的選擇,當高能貨幣的供給單純受到黃金儲備的限制,財政部既無法讓央行為政府支出買單,同時央行也無法增加貨幣供給來刺激經濟,經濟危機來臨時,政府只有束手無策。事實上,由於不存在財政與貨幣政策干涉經濟的理論,對於一戰以前的歷次經濟危機,政府幾乎都採取了不干涉的政策。也正是由於那個時代各國貨幣政策都以維持金本位為單一目標,金本位才得以維持並使得世界金融與貿易體系顯得比較穩定。
參考和摘自:貨幣戰爭、世界貨幣體系的前世今生 美元如何影響世界…和其他
[to be continu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