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的保險公司AIG因「信用違約交換」(credit default swap,簡稱CDS)而險些被迫申請破產保護,迫使聯邦政府出資八百五十億美元接管。
而這CDS到底是什麼?
「信用違約交換」(credit default swap,簡稱CDS)是現今國際金融市場上交易最廣泛的「信用衍生性金融商品」(credit derivative)。CDS發展迄今不到十年,已經成為金融機構規避債務人信用風險最主要的工具,業界估計目前全球的CDS契約名目金額高達六十二兆美元。
在本質上CDS是一種可供信用提供者(放款人或公司債持有人)規避信用風險的契約,交易主體分別是「違約風險保護買方」(protection buyer,通常為銀行)與「違約風險保護賣方」(protection seller)。銀行可藉由CDS將風險轉嫁與他方,但仍保留標的資產,不會因為出售資產而破壞與貸款客戶的關係,這點對商業銀行尤其重要。
CDS的運作方式大致如下:A銀行擁有一筆抵押資產(例如公司債),為了降低違約風險,於是和B銀行簽訂契約,定期支付「保險費」給B銀行。契約通常為期五年,其間如果這筆資產發生「違約事件」(credit event),B銀行必須支付A銀行的相關損失。如果沒有發生違約事件,B銀行就賺得一筆保險費。換言之,A銀行是CDS的買方與受益人,B銀行是賣方與保證人。
根據「國際交換及衍生性商品協會(ISDA)定義,所謂的「違約事件」有五種可能:
在寬限期或特定期間過後無法履行支付的義務、破產或暫停償還、拒絕付款、重大不利的債務重整、提早償還或違約償還。一旦發生違約事件,CDS的賠付方式可以選擇「實物交割」或「現金結算」;前者由賣方依面額收購標的資產;後者計算標的資產剩餘價值,再依計算結果結算金額。
CDS保險費計算原則是標的資產面額乘以一定的基本點(bps),按年或按季繳付。基本點通常決定於標的資產品質、買方的信用評等、買方與標的資產的相關係數。
簡而言之,標的資產的信用品質越差、買方的信用評等越低、買方與標的資產的相關係數越低,代表違約風險偏高,買方必須繳付的保險費也就越高。
造成AIG垮台的引爆點是遠在大西洋彼岸的子公司──一總部位於英國首都倫敦,員工三百七十七人,一家不起眼的小公司「AIG金融商品公司」(AIGFP)。
就是AIGFP這小公司,拖垮了員工十一萬六千人、資產超過一兆美元、營收超過一千一百億美元、據點遍布全球一百卅個國家的AIG。原因不外監督控管過於鬆散、盲目相信財務風險模式、優渥薪酬鼓勵不負責任的冒險,都是近年國際金融圈的通病。
本來,保險業務的根本是保險,不是投資!但AIGFP前任執行長、現年五十三歲的卡薩諾(Joseph Cassano),大肆炒做衍生性金融商品,忽視風險。在一般情況下,每賣出一張CDS,也要買進一張,以作為對沖!
但是卡薩諾完全忽視保險的真諦!一味追求投資利潤。
卡薩諾與AIGFP從十年前開始提供「信用違約交換」(CDS)這種衍生性金融商品,為銀行的抵押資產提供違約保險,標的主要是公司債與不動產抵押貸款擔保證券(MBS)。只要資產品質健全,AIGFP坐收高額保費,幾乎穩賺不賠。
而且它的營業類型屬於商業銀行而非保險公司,監管法規也較為寬鬆。
憑著AIG的金字招牌,AIGFP擴長非常迅速!營收從一九九九年的七億三千七百萬美元膨脹至二○○五年的卅二億六千萬美元,營業淨利佔集團比例也從四.二%竄升至十七.五%,儼然成為AIG的現金牛,員工平均年薪逾一百萬美元。
但隨著2007年次貸風暴來襲,MBS價值一路狂跌,AIGFP被迫不斷追加擔保品,連帶拖垮母公司的財務。最後終於將AIG拖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