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6日 星期四
貨幣從來不是中性
讓我們看看馬來西亞的通貨膨脹如何掠奪我們馬來西亞人。
1973年12月,馬來西亞的廣義貨幣(M3)是8313.40 MYR Million。
到現在的2013年4月,卻高達1396770.24 MYR Million。
我們的貨幣增加了168倍。
也許1973年你還沒有出生,或者年齡太小。那麼,你可以問問長輩,他們的收入有增加168倍嗎?
當然沒有!
那麼,收入是否追得上物價上漲!
當然沒有!超過70%以上的人,薪資增長都是低於物價增長的。這樣下去,很容易明白為何我們會越來越窮了吧!雖然我們的薪資上漲,但是購買力卻不斷下降。
那麼,扣除我們增加的收入部份的錢,去到那裡去了?
就是去到少數有錢人那裡去了!
這些1%有錢人不但收入增長快於99%的老百姓,他們又擁有股票,房產,土地,黃金,古董等資產,多餘的錢會流入這些資產項目,使得他們更富有。
顯然,印鈔票只是讓1%暴富,而不是讓人民更好。它只是製造經濟泡沫。
如果你認為印鈔可以促進經濟,讓我們看看GDP。
1961年12月,馬來西亞GDP24億美元.2011年2786.7億美元,才增長了116倍!
請看清楚,我還多給GDP比M3多11年的時間,可它的漲幅卻仍低於M3的168倍。
更何況,GDP實際上裡面有很多通貨膨脹的水分,如果把水分扣除,實際的貨幣增長比GDP還多3-5倍!
貨幣和GDP的增速比例相差如此大,你說,到底是印錢推動經濟,還是印錢製造泡沫?
貨幣從來不是中性,中性只存在貨幣數量理論中,從不在現實中實現。
貨幣的增加,從來不是公平分配。排排坐,吃果果,你一個,我一個,妹妹睡了留一個。
除非你是1%,否則你沒有機會!你只能吃一些殘粳剩飯。(這和巫統貪污並無二致)
貨幣從來不是中性的證據是很明顯的,為何經濟學家察覺不到?
原因我早說過:經濟學家都是有知識,沒常識的一群。
例如我之前提到的一個例子,我們人性都是喜歡在東西便宜的時候購買更多東西的,但是凱恩斯派經濟學家卻提出用通貨膨脹來刺激消費。
這點完全違反了人性。
百無一用是經濟學家,我從來不認為我說錯。
(少數經濟學家例外,有幾個我欣賞,好像謝國忠,葉檀,哈耶克,李斯特,亞當.斯密等)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