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8日 星期二

從為常識爭吵看出經濟學家的低能

歐洲自從爆發債務危機以來,在德國主導下,歐洲採取撙節措施,希望降低債務水平,力圖恢復財政平衡。這撙節政策一向被凱恩斯派所批評,其中以曾經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克魯曼(Paul Krugman),更是大力批評德國的撙節緊縮政策,並稱撙節會嚴重削弱需求、傷害經濟動能。他們認為政府應該刺激經濟,推動經濟增長,只要經濟增長快於債務增速,債務相對自然會降低。

但在不相信凱恩斯主義的德國人來看,債務危機就是財政管理不當所造成的,如果不實行財政緊縮,削減開支,市場就不會對政府信用有信心。
若繼續採取寬鬆政策,必然使得結構性問題更嚴重。

一年多下來,撙節政策出現了不少問題,雖然歐洲五豬的國債殖利率下跌了,但是人民生活卻更加辛苦,GDP低迷和生產萎縮,造成失業人數不斷上升。

目前,歐元區3月份失業率創下新高,歐元區17國失業率從12.0%升至12.1%,為1995年有此項紀錄以來的最高水平。受此影響,人們對於近年來許多歐元區成員國實施的財政緊縮政策的反對可能會更加強烈。

撙節緊縮不但沒有使得經濟重新恢復,反而逐漸加劇了經濟的惡化。「反撙節派」的聲音越來越大。包括法國和義大利,對樽節措施越來越反彈,和德國漸行越遠,歐元區分裂的潛在危機從沒消失。

過去,支持「撙節派」的主要一個依據就是常引用的一則 2010年哈佛學者發表的研究經濟學者萊因哈特(Carmen Reinhart)與羅戈夫(Ken Rogoff)在研究的學術論文《債務時代下的增長》(Growth in a Time of Debt),論文內容稱,二戰後﹐當一國政府的債務佔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逾 90% 時,任何刺激政策都不會有明顯作用,並且經濟成長就會放慢。而歐洲總體債務也接近90%的比重了!在那篇論文中﹐用於支持其觀點的數據包括一些國家的實際GDP以及債務與GDP的比重等。緊縮政策倡導者以這篇2010年的論文及羅戈夫與萊因哈特的其它研究成果當作是經濟危機後政府應縮減公共支出的理由。

但是,現在這研究被備受反對者大力批評,認為這引用1946年至2009年間已開發國家的資料所研究出來的理論,並沒有包括幾個重要國家,如澳大利亞、奧地利、比利時、加拿大、以及丹麥。15-20個統計取樣對象的國家如紐西蘭,統計方式也有遭扭曲之嫌,被過度放大政府債務積累對經濟成長的負面影響。並且認為無論統計方式有無遺漏缺失,引用的數據也只能代表部份區域,根本不足以代表全球現況,更何況統計取樣時間也僅限於二次大戰後,如此就要判斷公共債務與經濟成長關係,實在是有欠公允。

最近,馬薩諸塞大學阿姆赫斯特分校(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研究生赫恩登(Thomas Herndon)有一次做計量經濟學作業時試圖復製羅戈夫和萊因哈特這篇論文的結果﹐卻發現他們倆的計算有表格錯誤。赫恩登將他與該校兩名教授波林 (Robert Pollin)和阿什(Michael Ash)的發現公開了出來。

羅戈夫和萊因哈特承認了這一表格錯誤﹐但仍力挺原先的研究結果。本月初﹐他們在網站上公佈了對2010年那篇論文的修正。

但也因此,羅戈夫和萊因哈特的研究結果受到質疑。這計算錯誤成為否定羅戈夫和萊因哈特的其中一個理據。

關於債務會否成為遏制國家經濟成長的爭議,又再掀起了一番論戰。

在最新一輪“對峙”中﹐哈佛大學經濟學家羅戈夫和萊因哈特指責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家、《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專欄作家克魯格曼(Paul Krugman)不僅行為極其不文明﹐並且言論也有失準確。反撙節派的克魯格曼曾說﹐羅戈夫和萊因哈特拒絕分享支持其研究成果的數據。他倆研究的是一國政府沉重的債務負擔與之後緩慢的經濟增長之間的關係。

克魯格曼前不久在《紐約書評》(New York Review of Books)上發表的一篇批評緊縮政策倡導者的文章說:羅戈夫和萊因哈特等人的論文不僅失去了備受推崇的地位﹐還成了被嘲弄的對象。這些論文警告稱﹐負債過多會使政府處於危險境地。

克魯格曼寫道:儘管他們的論文有一定的影響力﹐但萊因哈特和羅戈夫之前沒有公佈他們的數據﹐而採用表面上與之相當的數據的研究人員未能得出與他們同樣的結果。

羅戈夫和萊因哈特週日回應了克魯格曼﹐在他們的網站上公佈了一份長達五頁的信函和四頁的附件。

信件說:我們欽佩您以前的學術成就﹐至今我們都還受其影響﹐也正因如此﹐您在過去幾週引人矚目的不文明行為才會讓我們大失所望。信件說:您在《紐約時報》專欄和博客文章里對我們展開了幾乎不停歇的人身攻擊﹐現在又通過《紐約書評》來加大炮轟力度﹐還指責我們沒有分享數據。


反撙節派認為亦撙節政策並未計入沉重債務帶來的其它成本!這種想法的根本目的就是希望政府製造通貨膨脹來稀釋債務,但是,我認為這是個很危險也不道德的理由。通貨膨脹的目的就是要降低貨幣的購買力。如果一個人借給政府一百萬元,這一百萬元的購買力相當於一所獨立式洋房。但是政府若採取通貨膨脹政策,日後還給債權人的一百萬元卻只能買一間排屋。這叫公平嗎?這根本就是公然打劫!

一個經濟要健康運轉,必須建立在公平和道德上。通貨膨脹就是摧毀這公平基礎的政策,它不能帶給經濟繁榮,它只能帶來經濟泡沫,最後以經濟崩潰來結束。


而且還有一點,戰後通膨飆高至驚人的程度,美元購買力下降 30%,政府的實質債務也因此跟著縮水。1942 至 1945 年間,美國透過發債取得 2000 億美元的債務,但利息極低,就算是長期公債也只需付約 2.5% 的利息;債券持有人根本虧大了,等於是白白送美國政府錢,因為這些利息還低於通貨膨脹比率。而類似的狀況,又在 1970 年代重演。

那麼歷史是否會在今日重演?通膨減債?債券持有人變相送錢給政府?根據投資公司協會(ICI)的統計,截至目前為止,公眾持有的美國公債約 3.4 兆美元,其中又以退休年齡或接近退休年齡族群者最多,而這群人對於資產縮水的應變能力最弱,要趁機揩油吃掉它們的老本,要付出的社會成本可能很大。 


問題不在於樽節,也不在於是否該採取寬鬆政策。因為這些都不能解決問題,反而使得結構性問題更加惡化。

歐洲的問題在於信用法幣體系有問題。信用法幣體系在設計上和龐式騙局並沒有分別。此體系要維繫下去必須要不斷擴大債務規模和製造更大的通貨膨脹,任何採取撙節緊縮的政策,都會導致經濟出現大蕭條。所以,信用法幣體系是一條不歸路。一旦走上,你只能繼續擴大債務,印更多鈔票,不然整個體系就會崩潰。

若要從根本上解決歐債問題,就是徹底廢除和改革整個貨幣體系。體系不改革,任何的樽節行動只是造成經濟滿性自殺。寬鬆政策更是荒繆。因為問題就是信用貨幣體系鼓動的債務擴張的長期累積才造成的,想重新走回同樣的道路都是腦袋不清醒的,這根本就是靠吸白粉來治療隱君子的毒癮。雖然可以緩解一時,卻給未來製造更大的危機。

歐洲糾纏於樽節和寬鬆都是無法解決問題,要徹底解決問題必須改革貨幣體系,而改革中必然出現極度痛苦,就像戒毒一樣。要讓痛苦盡快結束,歐洲政府應該撤掉所有對銀行的紓困和經濟措施,讓經濟自行消滅錯誤的投資和經濟泡沫,不採取任何紓困。讓該破產的就破產,該重組的就重阻。

除此之外,歐洲政府要勇於向人民承認,自己根本無法承擔國民的超高福利,大幅度削減福利,必要是可以脫離歐元區,甚至坦成破產以緩解民憤(當人民清楚認識到政府的確已經破產,也不得不放棄那超高福利要求了)。要知道,歐洲的窮人也有汽車、冷氣、房子、iPhone和iPad。他們的窮困和第三世界是不同的。沒有了超高福利,歐洲人民只能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平,一樣可以活得下去。

實際上,高債務會遏制了國家經濟成長應該是一個簡單的常識。這和背負高債務和企業和個人一樣,因為債務成本太高而無法有能力做出投資的道理是一樣的。

這麼簡單的常識,經濟學家既然會為此吵來吵去,不過是充分顯示他們的低智商。

至於債務占GDP多少%才會對經濟成長起到遏制作用,這根本就不可能有一個精確數,需要視不同國家的情況而定,有些高些,有些低些。

而至於多高多低,這取決於國家經濟擴張的空間。

現在已經不是大航海的殖民強盜時代了!歐洲還有多少經濟擴張空間?

實際上,歐洲問題不在於樽節,也不在於寬鬆,而是經濟泡沫。

過去的寬鬆貨幣政策造成歐洲出現虛胖的經濟泡沫,當泡沫無法維持而破滅,若繼續走更大的寬鬆政策,那是給未來製造更大的危機,這是有悖常識的。

樽節基本沒錯,錯在這樽節的速度太慢,而不是採取快刀斬亂痲,一次過讓泡沫徹底破裂,讓經濟一次過衰退到底。

如果採取無為而治,完全有市場自我調節而不採取任何紓困,歐洲最壞的情況早就過去了!

不錯!這會造成歐洲經濟萎縮,以及更大的衰退,但是可以一次過解決所有泡沫。

泡沫即除,經濟下來的發展自然是復甦。

這道理,歐洲政要和經濟學家不懂。他們的做法只是維持泡沫,使得危機的解決遙遙無期。

因此,我堅信,歐元區分裂只是時間問題。

2 則留言:

金融戰警 提到...

因為民粹與政治問題~
政府不願因蕭條而失去政權;
而百姓不願吃苦,勇敢承擔過去寅吃卯糧
享有過多奢華財富的錯誤,
大家集體只想逃避因果討報...
所以這是全球數十年來的共業啊!....

問題是因果業報逃得掉嗎??
天下真有此等好事??
呵~~~唉~

阿弟@投資世界 提到...

德国财长:欧洲福利变动或引发革命
2013年05月29日

  汇通网5月29日讯——德国、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都支持采取紧急行动来拯救欧洲年轻的一代,这些年轻人担心将找不到工作,在欧盟,接近每四个年轻人就有一人失业,是成年人失业率的两倍多。

  德国财长朔伊布勒(Wolfgang Schaueble)周二(5月28日)表示,“我们在对抗年轻人失业问题上必须要更加成功才行,否则的话,我们在为欧洲一体化的战役上将败北。”

  尽管德国坚持预算整顿的重要性,但朔伊布勒谈到有必要保存欧洲的福利模式。

  他在巴黎的一场会议上表示,如果欧洲采用美国的福利标准,“我们将会发生革命,不是明天,但就在(采用美国福利标准的)同一天。”

  西班牙首相拉霍伊(Mariano Rajoy)呼吁欧元区对小型企业的协助增至三倍,同时允许政府对雇用年轻人给予补助。西班牙是欧洲年轻人失业率最高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