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5日 星期三

經濟科技第一大國宋朝毀於紙幣


歷史上第一個紙幣來自中國北宋時期,四川成都的「交子」。當時宋朝無論在經濟和科技上,都是世界第一。它也有以金銀為貨幣的,但比重不大,佔主導地位的流通貨幣仍是銅錢。

宋代商品經濟發展較快,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貨幣,而當時銅錢短缺,滿足不了流通中的需求量。當時的四川地區通行鐵錢,鐵錢小錢每十貫重六十五斤,大錢一貫重十二斤。倘若大宗買賣,費用在三五十貫以上,這麼重怎麼能攜帶?

於是作為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就在川蜀地區應運而生,紙幣誕生於1023年,距離現在有一千年之久,這世界上有多少國家的歷史超過一千年?所以認為紙幣是先進的貨幣體制實在是很可笑的。

誕生於宋朝太宗末年的紙幣老祖宗「交子」。
 



交子是一種以鐵錢為本位的存款憑證。存款人把錢交付給舖戶,舖戶把存款數額填寫在用楮紙製作的紙捲上,再交還存款人,並收取一定保管費。這種臨時填寫存款金額的楮紙券便謂之「交子」。(西方金匠銀行也是這樣作,不過對像從鐵錢改為黃金。)

無可置疑,交子的出現的確帶動了經濟,具備了現代紙幣的各種基本要素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交子的使用也越來越廣泛。由於舖戶恪守信用,隨到隨取,交子逐漸贏得了很高的信譽。商人之間的大額交易,為了避免鑄幣搬運的麻煩,也越來越多的直接用交子來支付貨款。

後來交子舖戶在經營中發現,只動用部分存款,並不會危及交子信譽,於是他們便開始印刷有統一面額和格式的交子,作為一種新的流通手段向市場發行。中國的資本家比西方更早知道貨幣的秘密,是可以通過發行紙幣掠奪他人財富,所以交子天聖初年貶值了75%。西方的金匠銀行也是這樣作,發行比實際黃金更多的紙幣,可見不論東方西方,人性都是一樣的。貪婪誘惑下,私人資本走向濫發交子或挪用存款,導致紙幣不能得到兌現,信用危機的出現,也就使交子從私人轉給朝廷官家發行。

可每當朝廷出現巨額財政開支需要時,往往濫用權力無限制地發行紙幣私人發行的交子至少還有點準備金,可官府卻可以完全沒有準備金(就像現在美聯儲發行美元不用黃金準備一樣)
南宋初期,紙幣開始推向南宋統治地區流通面最廣的紙幣是會子。與交子不同,會子是以銅錢為本位的每界會有定額增加會子供給。(定量寬鬆?)

第一界會子發行額是三百萬貫,七年又增至七百萬貫,進而攀升到一千萬貫。到理宗淳祐六年,會子的發行量比第一界的發行量多達二百餘倍但作為本位的銅錢並沒有相應追加。物價如脫韁之馬爆漲,誰都不願把不斷貶值的會子攥在手裡,紛紛以會子擠兌銅錢。

嘉定二年(1209年)會子換界,朝廷規定新舊會子以1:2的比率兌換,老百姓財富又被洗劫一次。朝廷強行規定必須按比例換購會子,違者抵罪,籍沒家財。但朝廷禁令無法阻遏低價拋售和拒收會子的狂潮,反使會子進一步貶值,手中有錢也買不到米。總之,朝廷一有財政短缺,就以濫印會子的辦法來飲鴆止渴導致「會價日損,物價日昂」

嘉熙四年(1240年)發行的十八界會子,兌換率為1:5,貶值幅度之大前所未有,米價也立即暴漲至每斗三貫四百文,是孝宗乾道年間米價的十一倍。淳祐七年(1247年),二百文的十八界會子買不上一雙草鞋。老百姓不再把會子當錢看「棄擲燔燒,不復愛惜」

景定五年(1264年),賈似道下令停止十七界會子的流通,一月之內全部兌換成十八界會子,兌換率為1:3老百姓再被通膨洗劫,物價飛漲拿著錢卻買不到東西。

本來作為世界最富有的宋朝,軍費開支主要依靠發行紙幣來解決,結果導致通膨率達20萬億倍,在錢越印越窮的經濟規律下,財政徹底崩潰,軍事動員能力枯竭,終亡於蒙古兵的鐵騎之下。



 [摘自我未出的作品《不為人民服務的經濟學》的章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