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因為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今天发布了利率政策声明,裡面沒有提及QE3,導致金銀價格下跌。
這就是市場--一個如Graham所形容的神經質敵人。
用腦仔細想想,QE1一出後說要緊縮,忽然QE2橫空突然殺出。
若真要緊縮,最低限度維持現狀,為何QE2後會推出QT呢?
QT的推出其實不表示FED還走向擴大貨幣供給的道路上嗎?
除此之外,還將利率維持在0%至2014年末,不也是一個明證嗎?
只是美國債務太高,可維持債務滾動的資金越來越少,QE3肯定要推出的,問題是WHEN?
因為政治壓力大,所以需要尋找一個好時機,歐債危機使得資金流入美國,也使得FED獲得更多時間部署。
放出SQE的消息,就是一種試探。
也許,會有必要挫跌市場價格製造恐慌,才能減輕QE3推出時所面對的政治壓力吧?
要知道,QE3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你難道指望FED興奮地說,我們印鈔囉!
有些事情只能慢慢作。試想想,散播不會有QE3的消息源頭是誰?
如果沒有QE3,股市怎麼會上漲而不是下跌,目的不過是挫跌商品價格,以減輕QE3的壓力而已。
註:美國經濟復甦的綠苗從2009年講到現在,但是很多經濟學家都不得不承認,美國所謂的復甦是貧血的。
道理簡單不過。
DEBT!DEBT!DEBT!DEBT!DEBT!DEBT!DEBT!DEBT!DEBT!DEBT!DEBT!DEBT!DEBT!DEBT!DEBT!DEBT!
這才是搞死美國經濟的原因。
和1929年大蕭條不同的是,美國Debt/GDP比例從300%下降到120%,如果不是政府採用凱恩斯主義大量刺激經濟,
這債務會下降的更快,蕭條會更快過去,為未來復甦墊基。
可現在美國的Debt/GDP比例沒有比金融危機前減少多少,所謂的救市計劃,其實只是維持債務泡沫不破裂。
債務泡沫不破裂,就和日本一樣,永遠別想復甦。
結構性的因素, 可稱為大趨勢的基本面因素如資訊科技的創新, 人口老化, 勞動力大幅提升, 等等市場對結構性影響的反應遲緩, 要相當的時間才會充分反映在價格上。
未來趨勢是結構性的衰退(人口老化,高債務,紙幣泡沫),我不會等市場認同這結構性發生才進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