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30日 星期二

中國醫藥股的未來

一直以來,我對中國的醫藥股非常有興趣,強進的盈利成長,加上未來人口老化所帶來的商業趨勢,中國醫藥股應該是一個絕佳的選擇,問題只在於是否可以選對而已。

隨著中國面臨轉型考驗,過去阻礙轉型的因素一個個浮上水面,住屋貴,看病貴,教育貴,養老貴等等問題。

目前,中國已經向住屋貴開刀了!但是對於看病貴贊時只在視察階段,尚未開刀。不過輿論對看病貴的問題已經表示不滿,並不斷的揭發看病貴的原因,原來就只是兩個字造成--腐敗。

一种药品从研发到患者手里,需要经过大致七个必要流程———批药号、批价格、各地价格备案、进医保、招标、进医医院、进科室。所涉部门包括药监局、发改委、物价局、各地方政府医保办等。而事实上如果再细化一下,具体操作时,一个药品所经历的利润润分配环节远比这七个流程更为细致。仅在医院这一环节,就要经过院长、药事委员会、药剂科主任、各科室主任、医生等。

這些環節層層腐敗,層層增加了藥物成本,導致人民難以負擔藥物的價格,如果中國政府不了解這些藥物成本而強制性控制藥物價格,價格定的太高就是用國家的稅收養腐敗分子,定的太低這些廉价药因利潤少,就會因而消失。目前医院廉价药缺口高达342种,实惠廉价药越来越少,就是因為價格太低,無法帶來盈利。

而藥物的終端採購者醫院,因為體制問題,根本入不敷出,所以只能贈加藥物售價,以藥養院。

就是因為這些層層腐敗因素,中國的藥物零售價比出廠價貴上十倍幾十倍都是等閒之事。

了解這因素後,我對中國的醫藥股的認識出現改觀,對它們的真實競爭力開始產生懷疑。懷疑中國醫藥股的超級成長速度其實來自於行政上的腐敗的利益輸送,而非其真實競爭力。


醫藥領域需要足夠的研發能力,這樣才能可以做出有專利的藥物,有專利的藥物毛利率都會比仿藥公司多上3倍。

我觀察西方主要的幾間有多項專利藥品的醫藥公司,他們的毛利率(Gross Margin)如下:
Pfizer Inc:
2000=84.5%
2001=84.4%
2002=83.4%
2003=84.4%
2004=87.5%
2005=78.2%
2006=85.6%
2007=83.4%
2008=84.2%
2009=76.8%



Merck & Co., Inc:
2000=48.2%
2001=46.4%
2002=44.4%
2003=39.3%
2004=36.2%
2005=80.8%
2006=78.4%
2007=76.6%
2008=73.5%
2009=74.6%



Johnson & Johnson:
2000=68.3%
2001=69.3%
2002=69.6%
2003=71.1%
2004=71.2%
2005=70.9%
2006=71.7%
2007=72.4%
2008=71.8%
2009=70.9%



Wyeth:
2000=73.1%
2001=72.7%
2002=75.3%
2003=76.0%
2004=73.1%
2005=72.4%
2006=71.5%
2007=71.0%
2008=72.5%
2009=71.8%

在西藥領域,西方國家是主要的研發國,我觀察一些主要在香港上市的中資醫藥公司,它們的毛利率也高達70%~80%,幾乎和西方專利藥廠處於相等水平。

目前中国在新药研发上的能力,没有能力创造那么多的所谓新药。中国醫藥公司都心照不宣地在药品的名称和包装规格上“创新”,真正意义上的“换汤不换药”,以此来对付物价局在药品价格方面的监控,同时欺骗消费者。中國衛生經濟學會統計,97%以上的國產藥為仿制藥,缺乏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藥,是中國制藥企業的一大軟肋。

而以上西方主要廠商的研發費用約佔營業額的8%~10%,中國的卻連2%都不到,有時還會少過1%。竟缺乏足夠的研發支持,也無足夠的專利藥物,卻依舊可以獲取巨大的利潤,原因在於中國醫藥界的制度性腐敗。


中国医药制度腐败案源於两个原因,一是权力过于集中,二是监督缺位。

腐敗使医院廉价药缺口高达342种,实惠廉价药越来越少。

“看病贵”的根源是药品流通环节层层“扒皮”所致,这已经不是秘密了。

药商分两种,一种是国药那种,做代理批发配送的;另外一种是"大包商",专门做"带金销售",也就是给回扣。业内人士介绍,在药厂———医药公司———医院/药店———患者的“明线”之下,一种药品从研发到患者手里还需要经过一条“暗线”:批药号、批价格、各地价格备案、进医保、招标、进医院、进科室。

在这个漫长的流程中,除去药监局、发改委、物价局、各地方政府医保办等相关部门,光在医院这一环节,就要经过院长、药事委员会、药剂科主任、各科室主任、医生等。活跃其中的药商,从总代理的“大包商”到分代理再到基层的医药代表,在走每一个环节时往往都要花钱办事,药品到达患者手中时早已经过了层层加价。

“一般药品零售价可能是成本的10到15倍,而像化疗药等独家、新特药更可高达上百倍。”

看清楚了中國醫藥公司所謂的高盈利只是依賴關係制度,而非競爭力,這使我對中國醫藥股的興趣大打折扣。

尤其"十二五"後,中國極有可能重新整頓醫藥界的問題,否則“看病贵”的問題會不利於中國經濟轉型。

中國經濟轉型必須解決中國民生問題,使老百姓更富裕,遏制房地產目的在於此,以此推論,“看病贵”的問題也必須得到糾正。如果改革真的向醫藥界開刀,我相信很多中國醫藥公司的利潤會出現巨幅滑落。

2 則留言:

丐幫小子 提到...

嘿。。要怎样买中国a 股。。
上证股市。。
????谢谢。。

阿弟@投資世界 提到...

目前A股沒開放,買不到,只有B股外資可買,問題在於股票行是否有代勞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