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對中國的醫藥股非常有興趣,強進的盈利成長,加上未來人口老化所帶來的商業趨勢,中國醫藥股應該是一個絕佳的選擇,問題只在於是否可以選對而已。
隨著中國面臨轉型考驗,過去阻礙轉型的因素一個個浮上水面,住屋貴,看病貴,教育貴,養老貴等等問題。
目前,中國已經向住屋貴開刀了!但是對於看病貴贊時只在視察階段,尚未開刀。不過輿論對看病貴的問題已經表示不滿,並不斷的揭發看病貴的原因,原來就只是兩個字造成--腐敗。
一种药品从研发到患者手里,需要经过大致七个必要流程———批药号、批价格、各地价格备案、进医保、招标、进医医院、进科室。所涉部门包括药监局、发改委、物价局、各地方政府医保办等。而事实上如果再细化一下,具体操作时,一个药品所经历的利润润分配环节远比这七个流程更为细致。仅在医院这一环节,就要经过院长、药事委员会、药剂科主任、各科室主任、医生等。
這些環節層層腐敗,層層增加了藥物成本,導致人民難以負擔藥物的價格,如果中國政府不了解這些藥物成本而強制性控制藥物價格,價格定的太高就是用國家的稅收養腐敗分子,定的太低這些廉价药因利潤少,就會因而消失。目前医院廉价药缺口高达342种,实惠廉价药越来越少,就是因為價格太低,無法帶來盈利。
而藥物的終端採購者醫院,因為體制問題,根本入不敷出,所以只能贈加藥物售價,以藥養院。
就是因為這些層層腐敗因素,中國的藥物零售價比出廠價貴上十倍幾十倍都是等閒之事。
了解這因素後,我對中國的醫藥股的認識出現改觀,對它們的真實競爭力開始產生懷疑。懷疑中國醫藥股的超級成長速度其實來自於行政上的腐敗的利益輸送,而非其真實競爭力。
醫藥領域需要足夠的研發能力,這樣才能可以做出有專利的藥物,有專利的藥物毛利率都會比仿藥公司多上3倍。
我觀察西方主要的幾間有多項專利藥品的醫藥公司,他們的毛利率(Gross Margin)如下:
Pfizer Inc:
2000=84.5%
2001=84.4%
2002=83.4%
2003=84.4%
2004=87.5%
2005=78.2%
2006=85.6%
2007=83.4%
2008=84.2%
2009=76.8%
Merck & Co., Inc:
2000=48.2%
2001=46.4%
2002=44.4%
2003=39.3%
2004=36.2%
2005=80.8%
2006=78.4%
2007=76.6%
2008=73.5%
2009=74.6%
Johnson & Johnson:
2000=68.3%
2001=69.3%
2002=69.6%
2003=71.1%
2004=71.2%
2005=70.9%
2006=71.7%
2007=72.4%
2008=71.8%
2009=70.9%
Wyeth:
2000=73.1%
2001=72.7%
2002=75.3%
2003=76.0%
2004=73.1%
2005=72.4%
2006=71.5%
2007=71.0%
2008=72.5%
2009=71.8%
在西藥領域,西方國家是主要的研發國,我觀察一些主要在香港上市的中資醫藥公司,它們的毛利率也高達70%~80%,幾乎和西方專利藥廠處於相等水平。
目前中国在新药研发上的能力,没有能力创造那么多的所谓新药。中国醫藥公司都心照不宣地在药品的名称和包装规格上“创新”,真正意义上的“换汤不换药”,以此来对付物价局在药品价格方面的监控,同时欺骗消费者。中國衛生經濟學會統計,97%以上的國產藥為仿制藥,缺乏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藥,是中國制藥企業的一大軟肋。
而以上西方主要廠商的研發費用約佔營業額的8%~10%,中國的卻連2%都不到,有時還會少過1%。竟缺乏足夠的研發支持,也無足夠的專利藥物,卻依舊可以獲取巨大的利潤,原因在於中國醫藥界的制度性腐敗。
中国医药制度腐败案源於两个原因,一是权力过于集中,二是监督缺位。
腐敗使医院廉价药缺口高达342种,实惠廉价药越来越少。
“看病贵”的根源是药品流通环节层层“扒皮”所致,这已经不是秘密了。
药商分两种,一种是国药那种,做代理批发配送的;另外一种是"大包商",专门做"带金销售",也就是给回扣。业内人士介绍,在药厂———医药公司———医院/药店———患者的“明线”之下,一种药品从研发到患者手里还需要经过一条“暗线”:批药号、批价格、各地价格备案、进医保、招标、进医院、进科室。
在这个漫长的流程中,除去药监局、发改委、物价局、各地方政府医保办等相关部门,光在医院这一环节,就要经过院长、药事委员会、药剂科主任、各科室主任、医生等。活跃其中的药商,从总代理的“大包商”到分代理再到基层的医药代表,在走每一个环节时往往都要花钱办事,药品到达患者手中时早已经过了层层加价。
“一般药品零售价可能是成本的10到15倍,而像化疗药等独家、新特药更可高达上百倍。”
看清楚了中國醫藥公司所謂的高盈利只是依賴關係制度,而非競爭力,這使我對中國醫藥股的興趣大打折扣。
尤其"十二五"後,中國極有可能重新整頓醫藥界的問題,否則“看病贵”的問題會不利於中國經濟轉型。
中國經濟轉型必須解決中國民生問題,使老百姓更富裕,遏制房地產目的在於此,以此推論,“看病贵”的問題也必須得到糾正。如果改革真的向醫藥界開刀,我相信很多中國醫藥公司的利潤會出現巨幅滑落。
2010年11月30日 星期二
2010年11月29日 星期一
2010年11月23日 星期二
解析 DXN(德信控股)
德信控股(DXN,5074,主板消費股)是一家保健食品公司,從事培植靈芝,並將靈芝加工製成保健品、飲料、個人護理產品等,然后通過直銷方式銷售給消費者。此外,該公司目前也涉足螺旋藻培植。
營業額的增長主要是因為海外的多層次銷售業務帶來更高的銷售,此外,該公司脫售Stargate發展工地的一片土地予大馬特易購所帶來的盈利,也協助推高公司的營業額水平。該公司在這一個季度的稅前盈利達到1530萬令吉,稅前盈利賺幅為18.6%,去年同期的稅前盈利為1080萬令吉,賺幅則是14.8%。按季比較,該公司的營業額及盈利均取得雙位數的成長,上一季的營業額及稅前盈利分別為6780萬令吉,及1250萬令吉。
在本地消費情緒疲軟的趨勢中,國內直銷公司的表現開始受到衝擊,然而,該公司在這期間仍交出亮麗的成績單,這相信是因為該公司海外市場仍帶來不俗的成長,抵銷本地市場疲軟的影響。整體上,這是一家不錯的直銷保健產品公司,該公司表示將繼續以多層次銷售業務為其核心業務,同時打算開發更多海外市場,以提升公司的表現。以此看來,該公司業務未來似乎還會有成長的空間。但若仔細觀察,會發現DXN的成長主要來自於成本縮減,而非收入銷售單位增加,所以這種成長無法持續。雖然DXN的成長空間也算挺大,那剩下一個問題,就是DXN是否具備足夠的競爭優勢於未來的競爭中力爭上游?
這需要質量和哲學性或藝術性分析......
要點:
1. DXN的成長不在於擴張,而是縮減成本,提高收帳率而已。主要的成本縮減來自Multi-level marketing(直銷),經營利潤率從16%增至25%。
2. 業務不專注,齊第二收入來源來自房產建設,該領域的經營利潤率不過5~6%,不見得突出,低於平均數。業務不專注是DXN旗下的75種產品,平均1個才創造30萬的營業額。
3. 無顯著的R & D(研發費用),未來產品競爭力成疑?
4. DXN目前的業務遍布151個國家,出口貢獻公司營業額超過80%,表面上看似強大,但是過度分散,削弱了競爭優勢,我估計很多都是空名。所以我認為DXN的口號:「一個世界,一個市場」,顯得有點浮誇。其主要的營業額分佈是:
Philippines 佔32.5%、Malaysia 佔22.8%、Mexico 佔15.5%、India 佔7.14%、United Arab Emirates 佔6.22%、United States 佔2.57%、Others 佔9.32%。
從分佈可看出 DXN只佔較落後,或直銷業不先進的國家才可以混下去,競爭力顯然不強。
5. 除產品質量外,直銷業需要人力和強大的分銷網絡,從數據外部來看,DXN的人力資源開支(Staff costs)是:
2003年10,904,548佔14.55%;
2004年12,975,383佔12.44%;
2005年19,761,083佔11.61%;
2006年22,225,860佔12.30%;
2007年25,628,181佔12.84%;
2008年27,596,448佔 8.15%;
2009年26,748,675佔 9.77%;
2010年25,835,352佔佔9.93%。
從數據上分析,我估計其人力資源所得報酬沒有得到足夠的增幅,除非深入內部,否則單從數據上看,我對DXN的人力資源和銷售網絡有所保留。
總結:
DXN本來會導致資金週轉不靈的債務風險基本已經消除,這使得其財務能力改善,作為投機可中、短期買進交易,但是對於長期而言,我對其競爭力有質疑,所以有些保留。
營業額的增長主要是因為海外的多層次銷售業務帶來更高的銷售,此外,該公司脫售Stargate發展工地的一片土地予大馬特易購所帶來的盈利,也協助推高公司的營業額水平。該公司在這一個季度的稅前盈利達到1530萬令吉,稅前盈利賺幅為18.6%,去年同期的稅前盈利為1080萬令吉,賺幅則是14.8%。按季比較,該公司的營業額及盈利均取得雙位數的成長,上一季的營業額及稅前盈利分別為6780萬令吉,及1250萬令吉。
在本地消費情緒疲軟的趨勢中,國內直銷公司的表現開始受到衝擊,然而,該公司在這期間仍交出亮麗的成績單,這相信是因為該公司海外市場仍帶來不俗的成長,抵銷本地市場疲軟的影響。整體上,這是一家不錯的直銷保健產品公司,該公司表示將繼續以多層次銷售業務為其核心業務,同時打算開發更多海外市場,以提升公司的表現。以此看來,該公司業務未來似乎還會有成長的空間。但若仔細觀察,會發現DXN的成長主要來自於成本縮減,而非收入銷售單位增加,所以這種成長無法持續。雖然DXN的成長空間也算挺大,那剩下一個問題,就是DXN是否具備足夠的競爭優勢於未來的競爭中力爭上游?
這需要質量和哲學性或藝術性分析......
要點:
1. DXN的成長不在於擴張,而是縮減成本,提高收帳率而已。主要的成本縮減來自Multi-level marketing(直銷),經營利潤率從16%增至25%。
2. 業務不專注,齊第二收入來源來自房產建設,該領域的經營利潤率不過5~6%,不見得突出,低於平均數。業務不專注是DXN旗下的75種產品,平均1個才創造30萬的營業額。
3. 無顯著的R & D(研發費用),未來產品競爭力成疑?
4. DXN目前的業務遍布151個國家,出口貢獻公司營業額超過80%,表面上看似強大,但是過度分散,削弱了競爭優勢,我估計很多都是空名。所以我認為DXN的口號:「一個世界,一個市場」,顯得有點浮誇。其主要的營業額分佈是:
Philippines 佔32.5%、Malaysia 佔22.8%、Mexico 佔15.5%、India 佔7.14%、United Arab Emirates 佔6.22%、United States 佔2.57%、Others 佔9.32%。
從分佈可看出 DXN只佔較落後,或直銷業不先進的國家才可以混下去,競爭力顯然不強。
5. 除產品質量外,直銷業需要人力和強大的分銷網絡,從數據外部來看,DXN的人力資源開支(Staff costs)是:
2003年10,904,548佔14.55%;
2004年12,975,383佔12.44%;
2005年19,761,083佔11.61%;
2006年22,225,860佔12.30%;
2007年25,628,181佔12.84%;
2008年27,596,448佔 8.15%;
2009年26,748,675佔 9.77%;
2010年25,835,352佔佔9.93%。
從數據上分析,我估計其人力資源所得報酬沒有得到足夠的增幅,除非深入內部,否則單從數據上看,我對DXN的人力資源和銷售網絡有所保留。
總結:
DXN本來會導致資金週轉不靈的債務風險基本已經消除,這使得其財務能力改善,作為投機可中、短期買進交易,但是對於長期而言,我對其競爭力有質疑,所以有些保留。
2010年11月6日 星期六
谢国忠:量化宽松是通向地狱之路
2010年11月04日 17:43 财新网
你印1万亿,我也印1万亿,其他人会这么干。大家都印1万亿后,汇率没变化?好吧,那么我们再来一轮吧
【财新网】 (专栏作家 谢国忠) 全球性的货币战争爆发之前,硝烟的味道已到处弥漫。大家的武器是量化宽松(QE)。如果你印1万亿,我也印1万亿。当然,其他人也会这么干。大家都印1万亿后,汇率没变化?好吧,那么我们再来一轮吧,这就是第二轮量化宽松(QE2)。美国财长盖特纳这些人,如果你听了他们的话,世界末日不远矣。为了保值,中国人在买黄金,其他国家的富人也在买黄金。他们把黄金成吨地运回家。货币大幅贬值时,有了这些黄金,富人至少还能继续当富人。
如果你听从美国专家、政客和政府官员的意见,那是中国自找倒霉。诚然,中国远非完美,尤其是它的货币政策。但这并不是这个世界的病因。迄今,美国才是最大的不稳定源头,且是货币战争的发起者。这个国家的精英们制造了1929年大萧条之后最大的金融泡沫,他们甚至不惜把当初阻止泡沫产生的法案废除,在泡沫破裂后,让美国经济一片混乱。这些人为了继续掌权,希望找到一种快速疗法。但不幸的是,根本没有所谓的快速疗法。
美国已经将利率降到零,让财政赤字达到GDP的10%,这是一个颇具震慑力的凯恩斯式政策。但是,经历几个季度的强劲增长后,经济又掉了下来,且失业率仍停留在接近10%的高位(如果考虑隐性失业和放弃找工作的人,这个数字会更高,接近20%,达到西班牙的水平)。刺激政策已经失败了。
美国生病中国吃药
这样的局面,我们怎么来解释?如果你是保罗?克鲁格曼,你会说,这是因为刺激力度还不够。不过,如果新一轮量化宽松启动后,财政赤字达到GDP 的20%,却依然失败,他还会说,是做的还不够。你永远不能证明克鲁格曼错了,这家伙真是聪明。
还有一种解释是,经济重上正轨需要时间。在这么大的一次泡沫之后,没有哪个经济体可迅速恢复。在经历长期且巨大的泡沫后,资源错配程度已经很深,资源重新配置到位需要好长一段时间。特别是,当劳动力市场发生错配后,修正无法立即办到。因此,当经济处于错配状态时,刺激政策能凭一已之力短期提振经济,却不能获得乘数效果,让经济增长持续下去。
第三种解释是说,这全是中国的错。是的,美国在刺激经济期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快速上升,也就是说,部分经济刺激效果转移给了中国。但是,这是谁的错呢?苹果将全部的iPhone生产都放在了中国,因为即使在中国工人工资普遍上涨之后,单机的成本也不到20美元。苹果赚到的毛利是加工成本的30 倍,中国赚到的只是加工环节的小钱。也许苹果只是一个极端的个案。不过,有一点是事实,中国产品出口到美国后,其零售价格是出厂价格的3倍到4倍。美国公司希望在中国生产他们产品,来满足因刺激政策带来的需求。
盖特纳这样的人也许会争辩说,中国应该让货币升值,以迫使美国公司将它们的生产转移回美国。我想,让人民币升值的想法大有市场可能就是因为这个。但是,人民币要升值到何种水平,美国公司才愿意这么干呢?美国的工资是中国的10倍,难道要让中国将汇率升10倍吗?
当然,美国所谓的专家们不会这么看。他们会谈到中国的经常性账户盈余和不断上升的高额外汇储备,可疑的汇率操纵迹象。我不想否认,高涨的外汇储备是中国必须处理的一个大问题。但是,这个问题与美国经济无关。解决的方案也不是让人民币升值。
人人都知道,中国的储蓄率高达GDP的50%左右。这是一个简单的公式,即经常性账户盈余=储蓄―投资。如果经常性账户有问题,要么是储蓄太高,要么是投资太少。中国的投资超过GDP的40%,随便哪个分析人士也能看出,中国的投资比例太高。那么,是中国人民太节俭了吗?中国的家庭收入不到 GDP的40%,他们怎么能攒这么多钱?
老百姓总是被挤压、被冲击、被踢打
问题在于中国的政治型经济。政府部门通过税、费、垄断性行业及高土地价格,积累了大量财富。房地产销售占到GDP的14%。如果价格正常化,比如下降一半,家庭部门将多支配超过GDP7%的财富,家庭储蓄率大约是33%,这将刺激出5%的国内需求,经常性账户盈余很快就被消化了。
中国的教育和健康系统对于大众来说是恐怖的,它在压榨家庭部门方面极具创造力。教师们在过节时需要收礼物,有如此多的节日要过!医院关注的是能从病人身上挤出多少钱,并据此提供相应的服务。中国的老百姓每天都在被挤压、被冲击、被踢打。对于民众来说,说他们有太多的钱以致于表现为经常账户盈余,简直是一个笑话。
中国的经常性账户盈余主要来源于政治型经济。灰色收入庞大,可能占到GDP的10%。这些钱通常会逃离中国,但由于美元疲弱及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膨胀,这些钱留在了中国,并且拥入房地产市场。除非通过反腐削减中国的灰色收入,经常性账户盈余不会消失。
经常性账户盈余只是中国高额外汇储备故事的一半。还有另一半是热钱,海外的中国人是热钱主要来源。中国的房地产和美元是他们最主要的两个配置资产路径。当美元走弱,他们就把钱倾倒给中国,特别是进入房地产市场。对冲基金和别的投机客也通过购买中国的海外资产把钱倾倒给中国。热钱进入新兴经济体总是一个泡沫。我想不出来有什么例外,每次都是这样。
其实,我想人民币被高估了。过去10年,中国的货币供应量呈爆炸性增长,从12万亿元上升到70万亿元。在这样一场大增长之后,没有货币能不经历贬值。中国工业的高增长确实消化了部分增量,但更大的部分进入了高估的地产市场。一旦资产价格正常化,钱就会一泻而出,贬值就不可能避免的了。我们将在两年内看到这样的景象。
2012版世界末日
什么是对的,现在并不重要。现在有的只是政治花招。美国希望为自己的经济难题找到速效药,它的药方是美元贬值。如果它迫使人民币升值,那么接下来,也会迫使日元、欧元还有别的国家货币升值。美国,这个占全球经济四分之一的经济体,将把自己的问题扔给别人。
但问题是,别的国家不会听美国的。中国不可能让自己的货币迅速升值,否则,将扣动热钱外流的扳机,中国的地产市场和银行系统将全面崩溃。中国正处于一个两难境地。一方面,它正加紧调控,试图让房地产市场软着陆,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预期又使热钱不肯离去。两方面作用下,也许会出现一个多年的渐进式的调整,让银行系统有时间提升资本充足率。
日本经济也做不到让日元大幅升值。在德国,甚至美国面前,日本的工业已经失去了竞争力。多年来,它一直没有一款产品打动整个世界。德国和美国的汽车工业已经超越日本。因此,很难看到日元会大幅升值。日本央行很容易屈服于政治压力,在这方面的记录不好。如果让日元升值摧毁丰田、本田等公司,很难想象日本央行能保持它的独立性。因此,它也将采取量化宽松政策压住日元。
欧元正在自动飙升。欧洲央行的语气依然像德意志银行那样强硬。不过,只要新一轮主权债务危机发生,它的口气马上会软下来。当欧元高企,一些经济体,当然不是德国或法国,将发生债务危机。这样,欧元也将跳入这个宽松货币的池子。
想都不用想,英国将拥抱量化宽松政策。英国就像一个扩大版的香港,只剩下炒股和房地产。当泡沫破裂,它没有太多可以做的,让货币贬值似乎是惟一的出路。
韩国很小但总是试图加入大联盟。它在汽车、电子和石油化工方面很强大。它的政府在监控汇率方面根本不用别人去劝。目前,它正在“调查”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上有没有什么不受欢迎的行为。
温和的巴西也在抗拒。过去十年,它允许市场将它的货币价值翻倍,巴西人民因而享受了低通胀率。但它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太低了,放在 “金砖四国”里有些名不副实。
看起来没有人愿意升值。主要经济体将采取一些行动,控制住它们的币值,这样美国的货币宽松就是一招死棋。如果贬值没带来出口增长,量化宽松仅会导致通胀,首先会体现为石油价格上升。美国人正在房屋价格下跌和高失业率中煎熬,如果石油价格翻番,整个国家将失去稳定。到时精英们将如何应对?也许是更多的量化宽松。
世界将在2012年再次进入另一场危机!
世界正朝着高通胀和政治不稳定方向发展。另一个全球性危机只是时间性问题。第一个信号是国债市场的全面崩溃。美联储通过量化宽松政策控制着收益曲线,但对别的投资者来说,玩这个游戏是不理性的。他们入场的惟一原因是认为美联储不会让市场垮掉。
但是,随着飙升的货币供应量和通胀,货币的价值将会蒸发。一旦所有的投资者都意识到这个问题,他们将逃跑求生存。美联储没有办法阻止这种逃跑。如果它印出足够的钞票接下整个盘子,新印出的美元持有者定会将它们手中的美元转换成其他资产。美元一样会崩溃。
世界将在2012年再次进入另一场危机!
引发上一场危机的那些人依然在掌权,他们将带我们进入另一场危机。冰岛正将它的前总理送上法庭,让他为金融危机负责。更坏的命运正等着引发下一场危机的人。中国过去在菜市口斩首大臣,或许,我们可以复兴这个传统,并在全球推广。■
(作者为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经济学家;译者为财新记者汪苏)
你印1万亿,我也印1万亿,其他人会这么干。大家都印1万亿后,汇率没变化?好吧,那么我们再来一轮吧
【财新网】 (专栏作家 谢国忠) 全球性的货币战争爆发之前,硝烟的味道已到处弥漫。大家的武器是量化宽松(QE)。如果你印1万亿,我也印1万亿。当然,其他人也会这么干。大家都印1万亿后,汇率没变化?好吧,那么我们再来一轮吧,这就是第二轮量化宽松(QE2)。美国财长盖特纳这些人,如果你听了他们的话,世界末日不远矣。为了保值,中国人在买黄金,其他国家的富人也在买黄金。他们把黄金成吨地运回家。货币大幅贬值时,有了这些黄金,富人至少还能继续当富人。
如果你听从美国专家、政客和政府官员的意见,那是中国自找倒霉。诚然,中国远非完美,尤其是它的货币政策。但这并不是这个世界的病因。迄今,美国才是最大的不稳定源头,且是货币战争的发起者。这个国家的精英们制造了1929年大萧条之后最大的金融泡沫,他们甚至不惜把当初阻止泡沫产生的法案废除,在泡沫破裂后,让美国经济一片混乱。这些人为了继续掌权,希望找到一种快速疗法。但不幸的是,根本没有所谓的快速疗法。
美国已经将利率降到零,让财政赤字达到GDP的10%,这是一个颇具震慑力的凯恩斯式政策。但是,经历几个季度的强劲增长后,经济又掉了下来,且失业率仍停留在接近10%的高位(如果考虑隐性失业和放弃找工作的人,这个数字会更高,接近20%,达到西班牙的水平)。刺激政策已经失败了。
美国生病中国吃药
这样的局面,我们怎么来解释?如果你是保罗?克鲁格曼,你会说,这是因为刺激力度还不够。不过,如果新一轮量化宽松启动后,财政赤字达到GDP 的20%,却依然失败,他还会说,是做的还不够。你永远不能证明克鲁格曼错了,这家伙真是聪明。
还有一种解释是,经济重上正轨需要时间。在这么大的一次泡沫之后,没有哪个经济体可迅速恢复。在经历长期且巨大的泡沫后,资源错配程度已经很深,资源重新配置到位需要好长一段时间。特别是,当劳动力市场发生错配后,修正无法立即办到。因此,当经济处于错配状态时,刺激政策能凭一已之力短期提振经济,却不能获得乘数效果,让经济增长持续下去。
第三种解释是说,这全是中国的错。是的,美国在刺激经济期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快速上升,也就是说,部分经济刺激效果转移给了中国。但是,这是谁的错呢?苹果将全部的iPhone生产都放在了中国,因为即使在中国工人工资普遍上涨之后,单机的成本也不到20美元。苹果赚到的毛利是加工成本的30 倍,中国赚到的只是加工环节的小钱。也许苹果只是一个极端的个案。不过,有一点是事实,中国产品出口到美国后,其零售价格是出厂价格的3倍到4倍。美国公司希望在中国生产他们产品,来满足因刺激政策带来的需求。
盖特纳这样的人也许会争辩说,中国应该让货币升值,以迫使美国公司将它们的生产转移回美国。我想,让人民币升值的想法大有市场可能就是因为这个。但是,人民币要升值到何种水平,美国公司才愿意这么干呢?美国的工资是中国的10倍,难道要让中国将汇率升10倍吗?
当然,美国所谓的专家们不会这么看。他们会谈到中国的经常性账户盈余和不断上升的高额外汇储备,可疑的汇率操纵迹象。我不想否认,高涨的外汇储备是中国必须处理的一个大问题。但是,这个问题与美国经济无关。解决的方案也不是让人民币升值。
人人都知道,中国的储蓄率高达GDP的50%左右。这是一个简单的公式,即经常性账户盈余=储蓄―投资。如果经常性账户有问题,要么是储蓄太高,要么是投资太少。中国的投资超过GDP的40%,随便哪个分析人士也能看出,中国的投资比例太高。那么,是中国人民太节俭了吗?中国的家庭收入不到 GDP的40%,他们怎么能攒这么多钱?
老百姓总是被挤压、被冲击、被踢打
问题在于中国的政治型经济。政府部门通过税、费、垄断性行业及高土地价格,积累了大量财富。房地产销售占到GDP的14%。如果价格正常化,比如下降一半,家庭部门将多支配超过GDP7%的财富,家庭储蓄率大约是33%,这将刺激出5%的国内需求,经常性账户盈余很快就被消化了。
中国的教育和健康系统对于大众来说是恐怖的,它在压榨家庭部门方面极具创造力。教师们在过节时需要收礼物,有如此多的节日要过!医院关注的是能从病人身上挤出多少钱,并据此提供相应的服务。中国的老百姓每天都在被挤压、被冲击、被踢打。对于民众来说,说他们有太多的钱以致于表现为经常账户盈余,简直是一个笑话。
中国的经常性账户盈余主要来源于政治型经济。灰色收入庞大,可能占到GDP的10%。这些钱通常会逃离中国,但由于美元疲弱及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膨胀,这些钱留在了中国,并且拥入房地产市场。除非通过反腐削减中国的灰色收入,经常性账户盈余不会消失。
经常性账户盈余只是中国高额外汇储备故事的一半。还有另一半是热钱,海外的中国人是热钱主要来源。中国的房地产和美元是他们最主要的两个配置资产路径。当美元走弱,他们就把钱倾倒给中国,特别是进入房地产市场。对冲基金和别的投机客也通过购买中国的海外资产把钱倾倒给中国。热钱进入新兴经济体总是一个泡沫。我想不出来有什么例外,每次都是这样。
其实,我想人民币被高估了。过去10年,中国的货币供应量呈爆炸性增长,从12万亿元上升到70万亿元。在这样一场大增长之后,没有货币能不经历贬值。中国工业的高增长确实消化了部分增量,但更大的部分进入了高估的地产市场。一旦资产价格正常化,钱就会一泻而出,贬值就不可能避免的了。我们将在两年内看到这样的景象。
2012版世界末日
什么是对的,现在并不重要。现在有的只是政治花招。美国希望为自己的经济难题找到速效药,它的药方是美元贬值。如果它迫使人民币升值,那么接下来,也会迫使日元、欧元还有别的国家货币升值。美国,这个占全球经济四分之一的经济体,将把自己的问题扔给别人。
但问题是,别的国家不会听美国的。中国不可能让自己的货币迅速升值,否则,将扣动热钱外流的扳机,中国的地产市场和银行系统将全面崩溃。中国正处于一个两难境地。一方面,它正加紧调控,试图让房地产市场软着陆,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预期又使热钱不肯离去。两方面作用下,也许会出现一个多年的渐进式的调整,让银行系统有时间提升资本充足率。
日本经济也做不到让日元大幅升值。在德国,甚至美国面前,日本的工业已经失去了竞争力。多年来,它一直没有一款产品打动整个世界。德国和美国的汽车工业已经超越日本。因此,很难看到日元会大幅升值。日本央行很容易屈服于政治压力,在这方面的记录不好。如果让日元升值摧毁丰田、本田等公司,很难想象日本央行能保持它的独立性。因此,它也将采取量化宽松政策压住日元。
欧元正在自动飙升。欧洲央行的语气依然像德意志银行那样强硬。不过,只要新一轮主权债务危机发生,它的口气马上会软下来。当欧元高企,一些经济体,当然不是德国或法国,将发生债务危机。这样,欧元也将跳入这个宽松货币的池子。
想都不用想,英国将拥抱量化宽松政策。英国就像一个扩大版的香港,只剩下炒股和房地产。当泡沫破裂,它没有太多可以做的,让货币贬值似乎是惟一的出路。
韩国很小但总是试图加入大联盟。它在汽车、电子和石油化工方面很强大。它的政府在监控汇率方面根本不用别人去劝。目前,它正在“调查”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上有没有什么不受欢迎的行为。
温和的巴西也在抗拒。过去十年,它允许市场将它的货币价值翻倍,巴西人民因而享受了低通胀率。但它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太低了,放在 “金砖四国”里有些名不副实。
看起来没有人愿意升值。主要经济体将采取一些行动,控制住它们的币值,这样美国的货币宽松就是一招死棋。如果贬值没带来出口增长,量化宽松仅会导致通胀,首先会体现为石油价格上升。美国人正在房屋价格下跌和高失业率中煎熬,如果石油价格翻番,整个国家将失去稳定。到时精英们将如何应对?也许是更多的量化宽松。
世界将在2012年再次进入另一场危机!
世界正朝着高通胀和政治不稳定方向发展。另一个全球性危机只是时间性问题。第一个信号是国债市场的全面崩溃。美联储通过量化宽松政策控制着收益曲线,但对别的投资者来说,玩这个游戏是不理性的。他们入场的惟一原因是认为美联储不会让市场垮掉。
但是,随着飙升的货币供应量和通胀,货币的价值将会蒸发。一旦所有的投资者都意识到这个问题,他们将逃跑求生存。美联储没有办法阻止这种逃跑。如果它印出足够的钞票接下整个盘子,新印出的美元持有者定会将它们手中的美元转换成其他资产。美元一样会崩溃。
世界将在2012年再次进入另一场危机!
引发上一场危机的那些人依然在掌权,他们将带我们进入另一场危机。冰岛正将它的前总理送上法庭,让他为金融危机负责。更坏的命运正等着引发下一场危机的人。中国过去在菜市口斩首大臣,或许,我们可以复兴这个传统,并在全球推广。■
(作者为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经济学家;译者为财新记者汪苏)
2010年11月2日 星期二
12种动物巨无霸
对于人类来说,有些人因为体型魁梧、身材高大,而被称为“巨人”。而有些动物因为体型远超同类,也可以算得上同类中的“巨人”。以下是世界上12种“巨人”动物:
1. 世界上最大的狗
世界上最大的狗名叫“大力神”,是一只纯种英国獒犬。它颈围38英寸(约合97厘米),体重282磅(约合128公斤)。
2. 世界上最高的狗
世界上最高的狗名叫“巨人乔治”,是一只大丹狗。从脚爪到肩部,高约43英寸(约合110厘米)。
3. 世界上最大的猪
世界上最大的猪(已死亡,尚未被吉尼斯世界纪录承认)来自中国。这头巨型猪长约2.5米,腰围约2.23米,獠牙长14.4厘米。
4. 世界上最高的马
世界上最高的马名叫“雷达”,是一匹比利时驮马。“雷达”站立时,从马蹄到肩部高约6英尺7.5英寸(约合2米),它的体重约为2400磅(约合1089公斤)。
5. 世界上最大的奶牛
世界上最大的奶牛名叫“大奶牛红辣椒”,它的身高为6英尺6英寸(约合1.95米),体重超过1吨。
6. 英国最大野生牡鹿
这只牡鹿名叫“埃克斯摩尔皇帝”,是英国最大的野生动物。“埃克斯摩尔皇帝”高约9英尺(约合2.7米),重300磅(约合136公斤)。不幸的是,这只野生牡鹿已被猎人捕杀。
7. 世界上最大的黄貂鱼
世界上最大的黄貂鱼捕获自泰国。这条鱼重约55英石(约合352公斤)。为了捕捞这条55英石重的巨型黄貂鱼,伊安-威尔奇共花了90分钟的时间才在众人的帮助下将它拖上船。
8. 世界上最大的鲶鱼
这条巨型鲶鱼捕获于泰国湄公河中,长约2.7米,重约293公斤。
9. 世界上最大的猫科动物
世界上最大的猫科动物是美国迈阿密的一只狮虎。这只狮虎重约900磅(约合408公斤)。狮虎是雄狮与雌虎杂交的后代。
(博主說明:狮虎之所以如此巨大,那是因為狮虎交配會導致牠們原本會遺傳給後代的限制體型的DNA消失,導致體型增長失控。)
10. 世界上最大的鲨鱼
世界上最大的鲨鱼是一头鲸鲨,长约10米,重达8吨,捕获自中国海岸附近。
11. 世界上最长的野兔
世界上最长的野兔名叫“艾米”,它长约81.5厘米。
12. 世界上最大的蛇
世界上最大的蛇捕获自印度尼西亚,长约14.85米,重约447公斤。
1. 世界上最大的狗
世界上最大的狗名叫“大力神”,是一只纯种英国獒犬。它颈围38英寸(约合97厘米),体重282磅(约合128公斤)。
2. 世界上最高的狗
世界上最高的狗名叫“巨人乔治”,是一只大丹狗。从脚爪到肩部,高约43英寸(约合110厘米)。
3. 世界上最大的猪
世界上最大的猪(已死亡,尚未被吉尼斯世界纪录承认)来自中国。这头巨型猪长约2.5米,腰围约2.23米,獠牙长14.4厘米。
4. 世界上最高的马
世界上最高的马名叫“雷达”,是一匹比利时驮马。“雷达”站立时,从马蹄到肩部高约6英尺7.5英寸(约合2米),它的体重约为2400磅(约合1089公斤)。
5. 世界上最大的奶牛
世界上最大的奶牛名叫“大奶牛红辣椒”,它的身高为6英尺6英寸(约合1.95米),体重超过1吨。
6. 英国最大野生牡鹿
这只牡鹿名叫“埃克斯摩尔皇帝”,是英国最大的野生动物。“埃克斯摩尔皇帝”高约9英尺(约合2.7米),重300磅(约合136公斤)。不幸的是,这只野生牡鹿已被猎人捕杀。
7. 世界上最大的黄貂鱼
世界上最大的黄貂鱼捕获自泰国。这条鱼重约55英石(约合352公斤)。为了捕捞这条55英石重的巨型黄貂鱼,伊安-威尔奇共花了90分钟的时间才在众人的帮助下将它拖上船。
8. 世界上最大的鲶鱼
这条巨型鲶鱼捕获于泰国湄公河中,长约2.7米,重约293公斤。
9. 世界上最大的猫科动物
世界上最大的猫科动物是美国迈阿密的一只狮虎。这只狮虎重约900磅(约合408公斤)。狮虎是雄狮与雌虎杂交的后代。
(博主說明:狮虎之所以如此巨大,那是因為狮虎交配會導致牠們原本會遺傳給後代的限制體型的DNA消失,導致體型增長失控。)
10. 世界上最大的鲨鱼
世界上最大的鲨鱼是一头鲸鲨,长约10米,重达8吨,捕获自中国海岸附近。
11. 世界上最长的野兔
世界上最长的野兔名叫“艾米”,它长约81.5厘米。
12. 世界上最大的蛇
世界上最大的蛇捕获自印度尼西亚,长约14.85米,重约447公斤。
2010年11月1日 星期一
從一則新聞分析看出是否有債券泡沫
美國債券市場是否出現泡沫.你可以閱讀這篇新聞分析:
華爾街“瘋狂”何時休?
如果你想知道眼下華爾街的瘋狂程度﹐只要看看沃爾瑪(Wal-Mart Stores)的情形就好了。
本週﹐投資者們購買債券的心情是如此迫切﹐他們將沃爾瑪新發行的收益率低得可憐的價值50億美元的債券搶購一空。
但他們對沃爾瑪的股票卻沒什麼興趣--其實沃爾瑪的股息收益率正在不斷提高。
這並不是一個孤立現象。美國普通投資者正在將大量資金投入債券基金﹐這些基金必須到市場上不計成本地買入債券。與此同時﹐他們又從股票基金中撤出投資--卻根本不考慮基本面如何。
投資者真的瞭解他們面臨的風險嗎﹖或者﹐瞭解他們錯過的機會嗎﹖
讓我們來看看沃爾瑪發行的債券。沃爾瑪發行了7.5億美元的3年期債券﹐年利率為0.75%﹔12.5億美元的5年期債券﹐年利率為1.5%﹔17.5億美元的10年期債券﹐年利率為3.25%﹔還有12.5億美元的30年期債券﹐年利率為5%。
要記住﹐這些債券息票率受兩項隱形成本的影響。首先﹐債券利息和普通所得一樣需要納稅。這就意味著如果債券存放在應稅賬戶﹐那麼它就需要按照眼下高達35%的稅率來繳稅--如果明年布什政府時代的減稅政策按計劃到期﹐那麼稅率將升至39.6%。
REUTERS
位於邁阿密的一家沃爾瑪
其次﹐債券面臨著巨大的通脹風險。如果通脹率躍升至7%﹐有誰還想要一張年利率為5%的30年期債券﹖沒有人願意那麼做。如果這種情況真的發生了﹐債券的價格將會暴跌。
現在﹐我們再來看看沃爾瑪的股票。
沃爾瑪股價為54美元﹐過去10年來幾乎沒有什麼變動。然而﹐就在這段時期內﹐沃爾瑪的年銷售額和淨利潤翻了一倍還要多。經營性現金流淨值幾乎翻了三倍﹐股息翻了四倍﹐從24美分漲到了1.09美元。
沒錯﹐這麼看沃爾瑪的股價在10年前是高估的。現在﹐該股的市盈率為13.5倍﹐股息收益率為2.2%。
這樣的收益率雖然不是很高﹐但要好於買入3年期或5年期的債券﹐而且它與10年期債券的收益率相比也差不了太多。
過去10年來﹐沃爾瑪平均每年的股息增長率達16%。如果未來每年的增長率僅為10%﹐它的股票收益在大約5年內將會超過10年期債券的收益﹐而在10年內將會超過30年期債券的收益。
如果願意﹐沃爾瑪還可以更快地提高股息。公司的盈利和現金流很容易就能抵得上股息的支出﹐而且沃爾瑪目前正在追加數十億美元的資金用來回購股票﹐以提高投資者的回報率。
從投資者的角度看來﹐股息與債券相比具有兩方面的優勢。
它們的稅率比較低﹐至多為15%。如果布什政府的減稅政策完全終止的話﹐這一優勢會隨之消失。但是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是﹐減稅政策對於年收入低於25萬美元的家庭仍將適用。因此﹐對大多數普通投資者來說﹐股息將會繼續保持其稅率優勢。
而且﹐股息還能抵御通脹。如果通脹大幅升高﹐那麼股票就算不上是很好的投資﹐但比債券還是要好很多。各類企業遲早都會通過提高產品價格把上漲的成本轉嫁到消費者頭上。這樣﹐股息也會增加。
沒有人知道未來的通貨膨脹情況會怎樣。但是﹐大多數投資者不瞭解的是﹐國債市場中暗含著對未來的預測﹐而且這是我們所能瞭解到的最好的預測。現在﹐通過比較普通國債和通脹保值國債的收益率﹐我們就能發現國債市場預期未來10年的通脹率為2%﹐未來30年的通脹率約為2.5%。
現在﹐我們來比較一下對沃爾瑪新發行的債券息票的預測。
經歷通脹之後﹐買入10年期債券的投資者每年“真正的”的收益率可能將只有1.2%﹐30年期的可能是2.5%﹐這還是稅前收益率。一些投資者極有可能已經鎖定了負的實際收益率﹐而自己卻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換句話說﹐他們做出了一筆稅後無疑將出現損失的投資。
我們看到的只是這種極愚蠢投資方式中的個例﹐眼下很多普通百姓都在採用這種方式進行投資。但問題是﹐他們和他們的投資顧問傾向於把資產配置和投資行為分離開來--換句話說﹐他們首先決定投資債券﹐然後再把錢投入債券基金。接著﹐倒霉的債券基金經理人就只好到處讓這筆錢轉起來﹐哪怕是投入一個估值過高的市場。
所以﹐現在投資者喜歡“安全”債券和新興市場股票﹐他們不喜歡美國股票。按照TrimTabs Investment Research投資研究公司的說法就是﹐儘管美國股票共同基金今年有540億美元的資金被贖回﹐但卻有620億美元流向了全球股票共同基金。新興市場吸引了大量的資金流入。同時﹐資金大潮也湧入了債券基金--過去幾個月以來﹐資金流入升至約每月300億美元。
然而﹐投資沃爾瑪的股票肯定比投資沃爾瑪債券勝算更大。該公司的資產負債情況良好﹐去年的經營性現金流為260億美元﹐投資回報率為19%。截至今年7月底﹐沃爾瑪手中握有的現金超過了100億美元。
沃爾瑪股票也是人們投資新興市場的機會﹐目前該公司有四分之一的銷售額來自海外﹐增長最快的市場是中國和巴西。沃爾瑪在中國的第300家分店剛剛開門營業。
但是美國投資者沒興趣瞭解沃爾瑪股票的消息。他們正在尋找“安全”債券和令人振奮的投資中國市場的方式。三思啊。
Brett Arends
看完後,換成是你,應該買沃爾瑪的股票呢?還是債券呢?
你認為美國債券市場是否真的出現泡沫呢?
華爾街“瘋狂”何時休?
如果你想知道眼下華爾街的瘋狂程度﹐只要看看沃爾瑪(Wal-Mart Stores)的情形就好了。
本週﹐投資者們購買債券的心情是如此迫切﹐他們將沃爾瑪新發行的收益率低得可憐的價值50億美元的債券搶購一空。
但他們對沃爾瑪的股票卻沒什麼興趣--其實沃爾瑪的股息收益率正在不斷提高。
這並不是一個孤立現象。美國普通投資者正在將大量資金投入債券基金﹐這些基金必須到市場上不計成本地買入債券。與此同時﹐他們又從股票基金中撤出投資--卻根本不考慮基本面如何。
投資者真的瞭解他們面臨的風險嗎﹖或者﹐瞭解他們錯過的機會嗎﹖
讓我們來看看沃爾瑪發行的債券。沃爾瑪發行了7.5億美元的3年期債券﹐年利率為0.75%﹔12.5億美元的5年期債券﹐年利率為1.5%﹔17.5億美元的10年期債券﹐年利率為3.25%﹔還有12.5億美元的30年期債券﹐年利率為5%。
要記住﹐這些債券息票率受兩項隱形成本的影響。首先﹐債券利息和普通所得一樣需要納稅。這就意味著如果債券存放在應稅賬戶﹐那麼它就需要按照眼下高達35%的稅率來繳稅--如果明年布什政府時代的減稅政策按計劃到期﹐那麼稅率將升至39.6%。
REUTERS
位於邁阿密的一家沃爾瑪
其次﹐債券面臨著巨大的通脹風險。如果通脹率躍升至7%﹐有誰還想要一張年利率為5%的30年期債券﹖沒有人願意那麼做。如果這種情況真的發生了﹐債券的價格將會暴跌。
現在﹐我們再來看看沃爾瑪的股票。
沃爾瑪股價為54美元﹐過去10年來幾乎沒有什麼變動。然而﹐就在這段時期內﹐沃爾瑪的年銷售額和淨利潤翻了一倍還要多。經營性現金流淨值幾乎翻了三倍﹐股息翻了四倍﹐從24美分漲到了1.09美元。
沒錯﹐這麼看沃爾瑪的股價在10年前是高估的。現在﹐該股的市盈率為13.5倍﹐股息收益率為2.2%。
這樣的收益率雖然不是很高﹐但要好於買入3年期或5年期的債券﹐而且它與10年期債券的收益率相比也差不了太多。
過去10年來﹐沃爾瑪平均每年的股息增長率達16%。如果未來每年的增長率僅為10%﹐它的股票收益在大約5年內將會超過10年期債券的收益﹐而在10年內將會超過30年期債券的收益。
如果願意﹐沃爾瑪還可以更快地提高股息。公司的盈利和現金流很容易就能抵得上股息的支出﹐而且沃爾瑪目前正在追加數十億美元的資金用來回購股票﹐以提高投資者的回報率。
從投資者的角度看來﹐股息與債券相比具有兩方面的優勢。
它們的稅率比較低﹐至多為15%。如果布什政府的減稅政策完全終止的話﹐這一優勢會隨之消失。但是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是﹐減稅政策對於年收入低於25萬美元的家庭仍將適用。因此﹐對大多數普通投資者來說﹐股息將會繼續保持其稅率優勢。
而且﹐股息還能抵御通脹。如果通脹大幅升高﹐那麼股票就算不上是很好的投資﹐但比債券還是要好很多。各類企業遲早都會通過提高產品價格把上漲的成本轉嫁到消費者頭上。這樣﹐股息也會增加。
沒有人知道未來的通貨膨脹情況會怎樣。但是﹐大多數投資者不瞭解的是﹐國債市場中暗含著對未來的預測﹐而且這是我們所能瞭解到的最好的預測。現在﹐通過比較普通國債和通脹保值國債的收益率﹐我們就能發現國債市場預期未來10年的通脹率為2%﹐未來30年的通脹率約為2.5%。
現在﹐我們來比較一下對沃爾瑪新發行的債券息票的預測。
經歷通脹之後﹐買入10年期債券的投資者每年“真正的”的收益率可能將只有1.2%﹐30年期的可能是2.5%﹐這還是稅前收益率。一些投資者極有可能已經鎖定了負的實際收益率﹐而自己卻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換句話說﹐他們做出了一筆稅後無疑將出現損失的投資。
我們看到的只是這種極愚蠢投資方式中的個例﹐眼下很多普通百姓都在採用這種方式進行投資。但問題是﹐他們和他們的投資顧問傾向於把資產配置和投資行為分離開來--換句話說﹐他們首先決定投資債券﹐然後再把錢投入債券基金。接著﹐倒霉的債券基金經理人就只好到處讓這筆錢轉起來﹐哪怕是投入一個估值過高的市場。
所以﹐現在投資者喜歡“安全”債券和新興市場股票﹐他們不喜歡美國股票。按照TrimTabs Investment Research投資研究公司的說法就是﹐儘管美國股票共同基金今年有540億美元的資金被贖回﹐但卻有620億美元流向了全球股票共同基金。新興市場吸引了大量的資金流入。同時﹐資金大潮也湧入了債券基金--過去幾個月以來﹐資金流入升至約每月300億美元。
然而﹐投資沃爾瑪的股票肯定比投資沃爾瑪債券勝算更大。該公司的資產負債情況良好﹐去年的經營性現金流為260億美元﹐投資回報率為19%。截至今年7月底﹐沃爾瑪手中握有的現金超過了100億美元。
沃爾瑪股票也是人們投資新興市場的機會﹐目前該公司有四分之一的銷售額來自海外﹐增長最快的市場是中國和巴西。沃爾瑪在中國的第300家分店剛剛開門營業。
但是美國投資者沒興趣瞭解沃爾瑪股票的消息。他們正在尋找“安全”債券和令人振奮的投資中國市場的方式。三思啊。
Brett Arends
看完後,換成是你,應該買沃爾瑪的股票呢?還是債券呢?
你認為美國債券市場是否真的出現泡沫呢?
訂閱:
文章 (Atom)